第三军医大学学员唐棣、魏歆、董小小夺得了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MATLAB创新奖”。这消息令全校师生惊讶,也让这次大赛组委会的的专家意外: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参赛时,你们每人的数学专业理论学习只有60学时,这远低于其他院校数学专业的学生,按常理来说,很难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占得优势,但你们做到了。
由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锻炼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
2011年的数学建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区,以及新加坡、美国、伊朗等国家在内的1251所院校选派的19490支参赛队,共有5.8万多名大学生参赛。据大赛组委会统计,这次大赛是该赛事举办20年来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年。各路高手云集,盯的就是竞赛最高奖——“MATLAB创新奖”。唐棣、魏歆、董小小代表第三军医大学参赛。
第三军医大学数学与生物数学教研室罗万春副教授是该校参赛队的指导教师,他介绍说:“数学建模就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标,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略显沉稳的魏歆说:“竞赛题由工程技术、管理科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简化加工而成,有强烈的实际应用背景和应用潜力。大赛要求我们在72小时以内,不仅要运用大量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完成编程运算,还要以论文的形式阐述建立数学模型的创新点,难度实在不小。”
一旁的唐棣接着说:“刚拿到题目时,我们觉得A题《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比较容易,可又一想,觉得交巡警平台是重庆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抓住天时地利的优势,因此转向B题《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
锁定方位,激烈的战斗就此打响。3人明确分工,唐棣、董小小平时就是队里的写作能手,负责撰写论文,编程高手魏歆负责数学运算。
过程并不像想象中的顺风顺水,建模中必须要找到一个指标来刻画各个交巡警平台工作量的均衡性。
董小小说:“从最初惯性思维选择用标准差来计算,到转变思路,采用变异系数来计算,在这个指标的选择上,我们展开了激烈的辨论。”
在辩论中,3人各抒己见,并且列举理由说服对方,通过思维的碰撞和细致的分析后,他们最终达成共识,创造性地采用变异系数来刻画均衡性。后来,事实证明这一创新的举措成为获奖最重的砝码。
学生夺魁,老师惊喜。罗副教授说:“面对参赛队伍中那么多的数学专业种子选手,我们医学专业的学员想要获得‘MATLAB创新奖’,就算跳起摘‘桃子’,也很难够得到。”
在组队参赛考查时,罗副教授发现,这3人各有特长:唐棣论文写作了得,成为了同年级第一个发表SCI论文的学员;魏歆热衷研究计算机编程,是队里名副其实的“高手中的高手”;董小小细致严谨,丝毫差错也难逃“法眼”。他想,如果把这3个学员组合在一起,能不能实现1+1+1>3呢?
实践证明,他进行了一次完美组合。
唐棣告诉笔者:“参赛的过程其实就是跳起来摘‘桃子’的过程,不仅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更要有青春的激情和勇气。”
激情不息,创新不止。
新学期刚开课,唐棣、魏歆、董小小这组黄金搭档又有了新的创新计划。他们准备把数学建模中掌握的知识搬到第二课堂,通过计算编程,解决临床和影像专业遇到的难题,特别是提升医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诊断的效能。
赵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