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堵力)“国家有几百上千万人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对教育资源和国家建设来说都是浪费。”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说。在近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北京大学出版社举办的高考报考学普及工程启动仪式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高考报考的最终决策应该由考生本人完成,但在实际的高考报考操作过程中,家长的角色从最次要的位置升级为最重要的位置。
这项由多家教育机构发起的3年公益行动力争以公益巡讲、赠阅图书等形式,推广高考报考学的科学理念,改变当前因盲目报考导致的“学非所爱”、“学非所长”等现象。
今后3年内,高考报考学专家团将走遍全国3000多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对提出申请的重点中学进行高考报考学公益巡讲,引导学生有效规避高考报考误区。同时,还将分时段、分批次对全国1.4万余所普通高中学校的图书馆免费赠送和借阅《高考报考学》等相关指导书刊。
据介绍,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的指导下,由赢鼎教育机构组织编写的《高考报考学》一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高考报考学”研究高考报名的过程、方法、工具,是系统研究高考报考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研究者认为,考生在高考报考过程中的作用最核心,高考报考的关键环节——原始信息的提供和最终决策都必须由考生本人完成,任何其他人都无法替代这两个环节。而家长在报考决策过程中的主要角色,是辅助决策和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