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商学院企业社会责任教学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前副院长陈宏辉在提交的《社会责任:未来议题》论文中提出:当企业为了赚取利润而采取生产毒大米、毒面粉、假药、假疫苗这些不择手段行为时,已经毫无社会责任可言。“然而,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可以看出一些企业的行为已不仅仅牵涉伦理道德,而是触犯法律的问题。”他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责任与社会价值中心主任王立彦则表示,目前很多企业在责任意识表达时仍缺乏诚意,“以社会责任报告为例,企业更加关注印刷设计是否精美、辞藻是否华丽,却很少关注报告传递出什么信息?价值何在?”在他看来,一份真诚的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履责的基本表现。
对于目前“MBA学员社会意识”的普及程度,研讨会现场提供了一份调研结果。该问卷调查的群体是美国8家知名商学院的在读学生。调研表格列出了14项与企业特征相关的词组。被访学生依次排列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对各个因素的重视程度。选项涉及企业所在地点、财务薪酬、员工关怀等多个领域。然而调研结果显示,与企业社会责任密切相关的3个选项“环境保护、社会和利益相关方、企业盈利能力”分列末尾。
这一结论得到了现场学者的印证。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商学院的邓德军称:“商学院学生毕业后大都会进入企业工作。即使如此,很多人在选课时依旧不重视企业伦理课程。”
对此,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表示,仅仅从道义角度强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不够。“最理想的状态,应当将商业模式和社会价值相结合。”他说,“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其社会责任的最初表现。学生之所以对这类课程不感兴趣,也源自其与实际求职、收入关系较远。”他建议,在向未来的从业者传递责任信息时,除了背景交代,更重要的应当是案例分析和时事线索分析。“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这一领域对创造社会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的真实作用。”
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处处长李伟阳从企业角度探讨了责任意识。“任何企业决策都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必然涉及社会决策。企业履行责任对谁说、给谁看很重要,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表达语言和实际行动。”他说。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代表张为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应简单以捐赠、捐钱的方式体现,而应在项目运行中实现环保、节能等社会效应。”在她看来,一个优秀的企业,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一定是不可复制的。“应当和企业自身主营业务特质密切相关。如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呈现同质化,不仅浪费社会资源,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她说。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支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来自全国55家商学院的80多位教员和相关负责人参与其中。同时,来自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机构、实践机构和优秀企业的代表约50位嘉宾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