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捐门槛”的教育如何实现公平

胡印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18日   02 版)

    要把孩子送进城里小学的学前班,都需要有“赞助票”,一张“赞助票”缴费300元到500元不等,且一票难求。这是宁夏海原县很多进城务工农民目前遭遇的难题。对此,有校长称,“进城的孩子太多,学校的压力太大,就想通过收取‘赞助费’来提高门槛,缓解一下招生压力。”而海原县教育体育局负责人则表示,教育局从没发过收取这项费用的文件。(《中国青年报》9月17日)

    走出了大山,来到城里,原本以为可以正常进入城里的学校,与城里的孩子一起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不料,“赞助票”却成了横亘在眼前的一道坚硬门槛。若想进去,就必须“捐门槛”,去年是300元,今年则涨到了500元,至于明年,“门槛”可能更高?小小的县城里,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到处在找关系买“票”,而教育主管部门却声称不知情,如此情状之下,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敞开大门,接纳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入学就读,是城里公办小学应尽的义务,而非什么额外的善举。城市里面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属全民所有,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公共资源,而不是用来生利的工具,学校无权用入学名额有限来强迫学生家长支付什么“赞助费”。

    即便经费确有不足,那也应该由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根据动态的生源规模,确定相应的各项费用。这也是政府的当然责任。这些年来,海原县进城农民增多,子女上学的诉求相应也在增加,当地政府对此不能不闻不问,而应该积极应对,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入学。更何况,大批农村孩子进城求学,也与当地政府撤并农村中小学有着因果关系。村里没有学校,城里理当敞开接纳。

    一个“赞助票”满天飞的社会,显然很难实现教育公平。一方面,农民进城本来已经生计不易,需要面临很多艰难的局面,类似“赞助票”这样门槛,其实还有很多。如果任其蔓延和发展,总是需要不断的“捐门槛”,必然影响他们的子女接受教育。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又一道沉重的锁链,在牢牢地绑缚住农民合法权益的同时,也阻滞了城市化的推进。

    另一方面,学校随便立个名目就收费,不仅与国家政策相违背,也助长了社会上、学校里的不良风气。比如,报道中提到,有一个家长买一张“赞助票”花了300元,而托关系却花掉了1700元。可见,一旦收费成为习惯,则必然会形成相对固化、相对常态的利益。而各色人等都会通过种种上不得台面的操弄,强化这种收费“潜规则”,并从中获得利益,从而推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

    农民大批进城已经是大势所趋,进城的农民分享公共资源、公共服务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以开放的心态,通过整合资源、扩大供给、改善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努力,适应这种变化,帮助农民在城里立住脚,而不是逆潮流而动,纵容学校这样的公共机构私设乃至抬高门槛,提高农民进城生活的成本,甚至伤害教育公平。

    相关文章:

    宁夏海原县城:上学前班要买“赞助票”

分享到:
路桥公司有没有“发嗲”的权利
官员财产公开应有一个不“万全”的开始
“捐门槛”的教育如何实现公平
体育教育的根本是培养运动兴趣
医生一小步,医改一大步
炒作“传统文化”需求何在
哪个行业的年轻人不郁闷
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