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教书育人楷模

吕映红:留守儿童的“老师妈妈”

本报记者 郑燕峰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18日   06 版)

    在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人们所熟知的吕映红,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一位充满责任感、颇有爱心的“老师妈妈”。

    为了让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她把自己的家办成了“替补学校”。每天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就会排着队往吕老师家里走。在上海打工的张晓说:“我们在外很安心,不像其他工友那样整天牵挂孩子,因为孩子在吕老师的家里”。

    “做学生的‘老师妈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这是吕映红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特别是对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她更是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吕映红从教28年,受过她资助的学生连她本人也说不清。为了引导任课教师也来关注学生发展,形成关心关爱的浓厚氛围,她倡导建立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定期“会诊”学生学习、品德和其他情况的制度。在吕映红的带动下,她所在的枳沟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和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以及特殊困难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人人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子女一样关心爱护。

    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群众为此送她“老师妈妈”、“爱心妈妈”、“留守妈妈”等雅号。她认为,关爱学生应该是老师的一种本能,也应该是一种神圣的感情。

    1984年,刚满21岁的吕映红成为村办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当时,这所小学一个班级24名学生,只有吕映红1名教师,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等所有学科,她一人“大包班”。就是在这个村小里,她申报了山东省重点规划课题。在当时,她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她的课题是包班制下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她利用周末时间,赶到济南,找到山东省教研室。她将结合自身实践形成的材料文章从门缝底下塞了进去。就是这一次“盲动”,她的观点引起了省教研室专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包班制”,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她如今已经撰写了48万字的教育札记和教学心得文章,其中,50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获奖发表,形成3部书稿:《家有儿女初长成》、《学生是最好的“老师”》、《为你修得生花笔》。

    吕映红一直认为,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自主性教育”、“赏识教育”是她一直以来的追求。她说:“赏评是最好的‘教法’,学生是最好的‘老师’。”她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创立了独具魅力的“自主互动、赏识结合”系列教学法,在山东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获得潍坊市市级成果奖。

    吕映红老师,年过半百,已经两鬓斑白,疾病缠身,但她依然担任着枳沟镇枳沟小学四年级33名学生的班主任,同时教着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三门学科。她依然经常外出作报告,举行观摩课、公开课。

    虽然她头顶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桂冠,担任着“吕映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但是她依然谦逊朴实。

分享到: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采棉“淘金”
丁岩:“呵护”边疆妇女的白衣天使
吕映红:留守儿童的“老师妈妈”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声明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段静涛:心随梦想一起飞
钟奶祥:善用微博的人大代表
海琳:一言一行写历史
徐丰:在路上的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