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品评天下

信仰的力量触动内心

严德勇 李华敏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13日   10 版)

    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部优秀的作品之所以具有直指心灵的力量,是因为它致力于深度展示人物命运。并以一个人的命运折射整个时代的命运——它既可以被放在时间的长河里,成为历史;又可以被放在空间的框架下,展示现实。日前,革命历史题材话剧《支部建在连上》在广州和长沙两地公演,点燃了当地的“红色激情”。

    在以往的书籍、艺术作品中,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虽然取得了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般化的应景作品多,精品力作少;复制的多,富有独创性的作品少;写领袖人物的多,写普通人的少。有的作品存在浮躁心理,对史料缺乏深入研究便仓促动笔,缺乏大的历史思考;有的则因历史的“失真”,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的真相。《支部建在连上》虽是“革命历史题材”的小制作,是一个个案,但对革命历史题材的处理,没有循规蹈矩,而是具有了崭新的意义。

    话剧《支部建在连上》极富标本意义的核心之处在于:深刻地描摹出了在1927年9月,秋收起义队伍攻打浏阳失败后,一名普通战士刘安才“逃离队伍—思想反省—追求入党—献身革命”的个人心灵史。这虽是一部宏大的革命历史作品中的一个个案,却深刻道出了“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的宏大主旨。话剧《支部建在连上》也因此完成了它的叙事意义,让人们重温这段和党、国家、民族、军队前途命运紧密联系的历史。

    它所涉及的历史时段是1927年革命队伍攻打浏阳失利后,从文家市移师,到1928年4月井冈山朱毛会师的那一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这短短8个月,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关键阶段。一位著名理论学家将其称为:我党我军政治建军、组织建党、武装割据和根据地建设、思想建党的“四个伟大开端”。艺术地再现“四个伟大开端”这一重大厚重主题,无疑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意义。

    有人提出“尊重历史,钟情艺术,关注现实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三条原则”。《支部建在连上》在尊崇这三条原则的基础上,更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首先,为了艺术地表现、展示历史,《支部建在连上》绝不停留于革命口号式的“高蹈”,而是深入历史,从细节入手,复活血火交织的革命岁月,以及被历史教科书所类型化了的一个个具体人物。其次,《支部建在连上》以小见大,以细节写精神,以微观展示宏观。开始就设置了“毛泽东将自己节省下来的红薯送给三个战士,三个战士抢着分红薯”这一细节,将当时革命受挫、红军生活举步维艰的严峻现实,不露痕迹地呈现出来。此外,手不释卷的毛泽东的书籍竟然被偷,连长彭三泰因多吃一份炒鸡蛋而被罚站岗,毛泽东将手枪背错了方向而自嘲为“毛氏背法”等细节,宛如“吉光片羽”一般,构建出一个伟大年代的生活场景,和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第三,《支部建在连上》赋予了历史正剧一种引人入胜的“戏剧性磁场”,如,作者直接描写了“三湾改编”、“水口建党”、“茨坪立足”等历史事件。对于这些关联性不明显的事件,该剧将“红军内部的路线之争”这一矛盾凸显出来,将四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着重描绘历史上毛泽东与红军高级指挥员余洒度、苏先骏、陈皓之间的政治斡旋和思想交锋,实现了“历史逻辑和戏剧逻辑、时空逻辑和思想逻辑的巧妙融合”。

    《支部建在连上》注重不同的“着墨上色”,避免“脸谱化”和“同质化”,力求写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差异性。纵观整部作品,戏剧冲突可谓虚实结合、虚实交织,既互为伏笔,又互为推手,使话剧剧情螺旋式推进,形成一种跌宕起伏、五彩斑斓的艺术面貌。

    据悉,该剧由广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唐栋,联袂青年编剧蒲逊,历时一年,先后六易其稿。2012年,《支部建在连上》被总政治部列为“2012年全军舞台艺术重点剧目”。唐栋和蒲逊认为,演绎“支部建在连上”这段历史,旨在以史实为舟、以剧目为桥,表达当时所形成的思想原则和真理性认知,就是军魂,就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所形成的脉络。

    唐栋说,对一部好的戏剧的要求是,要有“深刻的历史观”,是说戏剧要有历史的厚重感、文化的深邃感。“小的时候,看到一本表现英雄人物的小说,自己就能激动好几天,英雄人物总是在脑中萦绕。”他认为,自己的成长道路是与从小所受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分不开的。

    《支部建在连上》主题思想突出、历史厚重感强,与当下存在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崇尚时尚、追星、恶搞等不良导向的文化市场,是格格不入的。从它获得的强烈反响表明,历史的震撼和信仰的力量能够真正触动大众的内心。

分享到:
《青春之歌》历久弥新
《民国才女写真》:偶尔遇见的传奇
在日记里轮回
教我如何不想“他”
信仰的力量触动内心
大漠深处的知音
陈可辛回望《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