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走笔

“新商业模式”:与市场碰撞擦出创业火花

本报记者 陈竹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28日   T03 版)

    参赛选手青春靓丽的形象引人注目。

    本报记者 赵青摄

    本届“挑战杯”在办赛理念上提炼出“CHN模式”: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和新商业模式。这其中,文化创意是基础,高科技是手段,新的商业模式是保障。

    在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杜汇良看来,商业模式是一般青年创业项目的弱点所在:“所谓商业模式,就是赚钱的模式,使得企业能存活下来,这是关键。”提倡新商业模式,就是让学生多花心思在如何使产品真正转化、运营和挣钱上。

    创业计划要具有社会性

    “一个作品要创业成功,一定要接受社会的检验,社会性评价应该是首先的。创业计划要具有社会性。”杜汇良说。

    今年“挑战杯”的50位评委中,不再有高校教师,主要由金融、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士,创业新锐,以及来自工业园区的机构代表组成。这些代表着市场眼光的评委,提出的问题和点评无不尖锐。在答辩时,一名学生援引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说明自己创业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实现“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上海市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谢吉华告诉他,正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说明,你们现在首要的需求是生存,必须先赚到钱,而不是只体现什么人生价值。

    在环境科学组的一个答辩分会场,曼哈顿资本管理咨询公司总裁王进对台上的选手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你们怎么判断自己值40万?对注册资本的测算,怎么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你们把中试委托给别人做,量化生产的风险怎么办?”

    沈阳化工大学的团队项目是用地沟油制备热敏胶,王进告诫他们,你们的技术是很好,但不能光有方法,没有商品,如果你没有生产出商品,别人就可以用你们的方法生产和申请专利。

    “我们也是希望他们能实现真正的创业,不然,比赛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王进对本报记者说。

    谢吉华发现,有一个团队的核心技术是学校一名教授正在申请的专利,但学生们竟然分不清专利是教授的个人发明还是职务发明。在项目中,教授占到了47%的股权,学生只占13%。“产权都分不清,就来做股本结构,如果这样分,那这个项目根本不是大学生创业项目,是学生在为老师打工。”

    学生说,我们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市场不讲尊重和信任。”谢吉华说,比赛中,你们可能更多地考虑到拿奖、为学校争光,但是到了实际产业链中,就必须理清资本、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关系。

    “我们提的问题很尖锐,但是要促使他们思考。创业涉及到很多资金、门槛和人力上的问题,真刀真枪地办公司,在资金和商业计划上一定要非常严谨。”谢吉华说。

    已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更成熟

    “今年竞赛的导向很明确地指向实战,将创业成果的评估纳入整体评价,还有和园区的签约仪式,目标都是实战。”杜汇良说,此次将参赛作品分为“已创业”和“未创业”两类进行评选,正是为推动“挑战杯”由学术导向型向实战导向型转变,从而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投入实战领域。

    本届“挑战杯”还致力于直接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平台,不仅遴选并设立第一批5个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使园区与有意向的项目直接投资签约,还举办现场推介会,供地方政府吸引创业项目去落地。杭州市人才服务局大学生创业服务处副处长祝国群就是专门来寻找创业项目的。“现在人才的竞争很激烈,杭州不要,上海就抢走了;上海不要,无锡就抢走了。”杜汇良说。

    “已创业的项目对商业模式的探索有一定的经验,相对更加成熟。”电子信息组的评委、上海棋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志成说。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这些已创业的项目中,商业模式的经验也都是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中获得的。运行至今的项目模式,往往都和最初的设想有相当的差距。“一乐电子票系统”团队的中央财经大学学生杨宝通,就是在遭遇了一次彻底的失败后,转而专心做餐饮和娱乐团购的渠道经营,结果在3个月内重新实现了盈利。

    同济大学做电子商务的“vneed”团队,在去年就成立了公司,但他们最初并不明确公司的发展方向和三项主打产品之间的关系。团队成员、大四学生兰利娅说,他们找到了经管学院的郑鑫老师,郑老师明确地告诉他们,应该以一个产品作为核心。初期,团队设想通过团购模式取胜,但这种模式缺乏门槛和壁垒,可复制性强,在几位经管学院老师的建议下,他们将重点放到科技上,以此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不少创业项目,都是在和“创业导师”、合作伙伴、风投人的沟通中,逐步做出改进的。“新安车门限位防碰系统”项目负责人、武汉理工大学金融专业大四的王原阔说,由于是创业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原本的设想中,厂房面积只有几百平方米。他们向管理学院的刘明菲老师请教后,刘老师告诉他们,厂房并不是能装得下所有生产线就够了,还要留出空间方便车辆运输和走动,最终,他们把仓库面积定在了1090平方米。

    而做养生饼干的南方医科大学“臻萃”团队,一开始,团队成员想要自己盖厂房、买生产线进行生产,还想在电视和杂志上投广告,后来一算账,资金和影响力跟不上,才发现想法很幼稚。最后,团队找到了正在谋求产业转型、希望通过产学研结合来提高品牌价值的珠海元朗公司,由对方代工。这一点,也是在答辩时得到评委充分肯定的。

    内地学生项目科技含量高,港澳学生项目商业模式见长

    参加本次比赛的还有23个港澳学生团队,与内地选拔出的200个团队展开角逐。

    “内地学生的创业项目大多是高科技,港澳学生则在商业模式上有优势。”广东省粤科风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星国已经连续当了好几届“挑战杯”的评委,今年是他第一次做港澳组的评委。他发现,内地学生的项目普遍技术含量很高,很多都是带有专利的高科技成果;相比较而言,港澳学生的项目技术含量低,商业计划书也写得比较粗糙,但创意都很好,在商业策划、商业模式的创新上见长。

    “内地学生与港澳学生,前者受老师的影响较多,后者往往从生活体验出发。”另一名港澳组的评委、福卡智库专业首席研究员何万篷这样认为。

    在“创业大讲堂”上,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丁洁民也着重提到了生活体验的作用。他认为,在学校里的学习方式是模仿性质的,学习的大多是逻辑思维。但到了社会上,一定要有和感性思维的交叉。“读书时,没有一个老师告诉我们市场是什么,市场的核心是人,要对人有感性的了解,去企业里打工,看老总、部门经理、技术人员都是如何在市场中生存的。”

    “光想是没有用的,当你想不出来的时候,就先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得到反馈。”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说。

分享到:
“新商业模式”:与市场碰撞擦出创业火花
新商业模式让消费者变主动
复旦大学:技术和商业联姻
苏州大学:项目堆中“捡漏”
轮椅上的“挑战杯”
团长心语
图片新闻
创业大赛项目如何实现真正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