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大学本届参加“小挑”全国总决赛的3个项目中,有两个项目都已申请专利,成立了公司,另一个也将进入实际运营阶段。
复旦大学团委书记高天介绍说,学校在对“小挑”项目的准备上,比“大挑”更讲究技术和商业的结合。为此,会和学校专门支持创业的校产办、创业园区联系和合作。校团委提供信息、平台和资源,完成项目的最初设计;如果要进入实际运营阶段,就可以与校产办联系,校产办会帮助学生申请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进入创业园区等。因此,许多参加比赛的项目通过这样的孵化方式,都已经注册成立了公司,开始真正的创业。
在复旦大学,科技创新和创业一直是校团委工作的四大育人平台之一,学校每年都有1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团委在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系、计算机学院、外文学院、管理学院等院系设立8个科创分中心,团委和院系对科创分中心的经费划拨比例是一比一,从两三万到十多万元不等。
每半年,校团委会组织一次科创项目的申请,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内结项。目前,已经做了13年,共26期,每一期都有五六十个项目,参加“挑战杯”的很多项目的雏形,都是在学校项目的结项中产生的。
平时,学校会组织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办有自己的科技导刊,还有科技创业的公选课,如果有学生有科研和创业的兴趣,会有导师进行专门的指导。生命科学学院的卢大儒教授曾是1995年的第四届“大挑”二等奖的获得者,十多年来,他指导学生创业,已经指导出了好几个特等奖。
“小挑”也有专门的选拔赛,以半年为一个周期,在选拔的过程中更注重商业策划,会有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具有商学院背景的学院“导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指导。通过项目评审,让老师们了解学生有什么好玩的项目,也让学生可以和感兴趣的老师接触,达到对项目进行“包装”的目标。
在平时,校团委还会举办许多与创业相关的交流活动。每周有“创业大讲堂”,由著名校友来演讲;一个月一次的创业沙龙则是小范围的,让刚刚起步的同学能够有和杰出校友、投资人一起喝咖啡、聊天的机会。
“我们现在对科创项目的支持不单纯以竞赛为导向,归根到底是学校育人的途径。我们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创业的经历,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学术研究的能力,并在个人成长上有所收获。”高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