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苏州大学:项目堆中“捡漏”

本报记者 王烨捷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28日   T03 版)

    “捡漏”这种听上去不怎么体面的活儿,在苏州大学团委老师眼中却是一项重要且颇具挑战性的技术活儿。尤其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捡漏”的重要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比如‘挑战杯’,我们每年要组织校级比赛,优秀的再去省级比赛筛选,能来到全国赛舞台上的创业团队毕竟是少数。”本届“挑战杯”苏州大学领队、校团委副书记肖甫青多年来通过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练就了一身“慧眼识项目”的本领,“不能说一看一个准,但多少能看出一些未来发展前景”。

    肖甫青告诉记者,苏大历来把促进校内科研技术落地孵化放在学校未来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位置,近几年更是成立了江苏苏大投资有限公司、苏大天工投资有限公司等由学校出资专门扶持校内师生创业的独立法人企业,学校团委也将扶持学生创业列为重点工作之一,“不是说为了迎合‘就业创业’这个噱头去强行做这个事儿,而是学生们确实有需要,团委就给搭个平台,让同学们尽可能享受过程,发挥才干。”

    去年上半年,校团委组织进行的一场创业教育调研活动,令肖甫青更加坚定了“让大学生享受创业过程”这个理念。1800名接受调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超过70%的人认为“创业”并非是指“开办公司”,而是“开创事业的过程”,“这说明在校学生更看重创业的过程,而并非结果”。

    为了让在校学生能在“创业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实战经验,校团委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同学们提供舞台。

    “校内资源就是指导老师,校外资源包括政府资源、银行贷款、创业基金、投资公司等。”据悉,在苏大,“指导学生参与省级创业比赛”已成为教师职称评定的五大必要条件之一,“有的老师指导过学生一次后,就来了兴趣,一届又一届地指导,连续坚持10多年的老师大有人在。”

    每年,校团委都会邀请苏州市工商局、苏州市沧浪区人社局来校内举办创业推介会,合作开办高级创业班、创业实训班、模拟创业班,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一些创业实务;校团委还与专门从事中小企业服务的浙江泰农商业银行合作,为那些在校内创业比赛中涌现的、有资金需求的“好苗子”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担保;团委老师外出“化缘”,成立了各30万元的瑞基基金、科迪石化基金,专门用于扶持学生科技创新创业。

    甚至“苏大天工投资有限公司”的成立,校团委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天工网络的老总,就是我们的学生,是上一届‘挑战杯’的金奖团队。”在学校团委的牵线搭桥下,由苏州大学控股的江苏苏大投资有限公司与学生创办的天工网络共同合作,开办了苏大天工投资有限公司。

    区别于江苏苏大投资有限公司专注于扶持校内师生的职务发明产品,苏大天工则更倾向于扶持参加过各类创业大赛、有盈利前景的学生团队,并提供包括入股、合作研发、创业服务等各种形式的孵化服务,“学校团委发现的、可能上不了全国赛的好项目,就会推荐给苏大天工,让学生和投资企业直接接触。”

分享到:
“新商业模式”:与市场碰撞擦出创业火花
新商业模式让消费者变主动
复旦大学:技术和商业联姻
苏州大学:项目堆中“捡漏”
轮椅上的“挑战杯”
团长心语
图片新闻
创业大赛项目如何实现真正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