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09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临沂大学推人才新政引导教师重归“学本位”,千军万马不再挤“官道”——

八名处长“辞官从教”的背后

本报记者 丁先明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09日   01 版)

    山东省临沂大学,两年前刚从师范类学院升格为综合性大学。这所知名度不高的地方高校,因为一项回归大学应有之义的改革举措,近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今年7月,在临沂大学开展的新一轮专业技术岗位全员竞聘中,该校8名具有正高职称的在职处级干部辞去“官职”,全身心投入一线教学科研岗位,当起了教授。

    几年前,社会还在热议某大学“40名教授争当一名处长”的新闻,批评高校行政化日趋严重。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大学的核心任务是教学和科研。现在,临沂大学集中出现的处长“辞官从教”现象,实际上是大学应有之义,但因为近年来大学“官本位”现象愈演愈烈,使得这一回归正常的举措,反倒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要大楼更要大师

    临沂大学地处沂蒙山革命老区。2010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该校更名为临沂大学,成为鲁南地区第一所综合性本科大学。这所拥有3.5万名在校生的大学占地6000余亩,是目前我国单体校园面积最大的大学。经过数年的积累,学校在办学硬件条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和国内众多院校一样,“大楼多,大师少”,内涵发展不足。

    在临沂大学党委书记丁凤云看来,缺乏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已成为学校发展的短板,“彻底打破‘官本位’思想,重新回归‘学本位’,让专家、教授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学校才会大有希望。”

    在该校一次大型会议上,这位担任过地方党政领导的大学主政者指出,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官本位”思想,这种思想对大学的伤害是众所周知的。当着全校副科级、副教授以上人员的面,丁凤云不无痛心地说,国家花费那么多的金钱、调动那么多资源才培养出一个博士,这些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博士一旦转到管理岗位,往往荒废了学业、影响了学术发展,这是资源的最大浪费,也是人才的最大浪费,是对事业的一种极大伤害。

    借着学校更名的契机,临沂大学将工作重点转向提升办学内涵上。在重金“引才”的同时,学校又在如何“用才”上做文章,陆续推出一系列“人才新政”——

    2011年7月,临沂大学出台中层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竞聘上岗实施方案。方案特别规定:学校鼓励符合竞聘条件的非教学科研人员竞聘教学、科研岗位;鼓励在同一处级岗位上,连续任职两届及以上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专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今年7月,临沂大学开展专业技术岗位全员竞聘。为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流向教学科研岗位,此次竞聘遵循“导向教学科研、导向高层次人才”的原则,并特别设立教授特聘一、二级岗位各10个,三级岗位30个,四级岗位24个。取消“双肩挑”,受聘教授特聘岗位者,须专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人一岗。

    此外,临沂大学还大幅提高教授津贴及教学、科研人员的待遇——四级教授岗位津贴每月平均比处级干部多20%,三级教授比处长多40%,二级教授岗位津贴比四级教授高5倍左右;特聘一级教授年津贴一般在150万元到200万元左右,贡献特别突出者,可提供别墅一套;教授的办公用房配置规格可高于处长……

    一系列改革措施,产生了预期的引导效果。经过两次全员竞聘,临沂大学更多中层干部向教学科研单位流动,8名学术功底深厚、有较强教学科研基础的处长主动辞去行政职务,回到教学科研一线。

    经过此番竞聘改革,丁凤云认为,临沂大学的教职员工不再是“千军万马挤官道”,临沂大学更像大学的样子了。

    要勇气更要底气

    对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二学生张永坤来说,学校此次改革给他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现在几乎每天都能看见自己的导师于兴修,能和他一起做科研,而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今年45岁的于兴修,是一位自然地理领域的专家,早年被临沂大学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他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当年,36岁的于兴修就走上行政领导岗位,担任临沂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前身)党总支书记,随后又改任资源环境学院院长。

    出于对科研的浓厚兴趣,于兴修并没有放弃科研工作。他先后为学校争取到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以及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年,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行政科研双肩挑,于兴修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他几乎没在凌晨两点前睡过觉。

    “行政上的事情往往比较琐碎,差不多要花费我八成的精力,教学科研只能在夹缝中挤出时间做。这种情况下,每天能睡4个小时就不错了。”于兴修说,相对于行政工作,自己更喜欢搞科研,之前也向学校反映过这种想法,但因为缺乏大环境,他始终未能辞去行政职务,“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主动辞去行政职务,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我出了啥问题”。

    今年7月,临沂大学出台的改革措施,再次拨动了于兴修的心弦。于兴修说,经过认真思考后,他决定“辞官从教”。

    8月,经过竞聘程序,于兴修正式辞去资源学院院长职务,走向特聘教授二级岗位。告别行政事务的牵绊,于兴修很快组建起13人的科研团队。目前,他正忙于推进与平邑县合作建设的沂蒙山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项目,“下一步争取把省重点实验室建成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另外,他还计划每周再给学生多上一门课。

    “有人认为我放弃当院长,图的是教授的待遇变高了。我觉得,对高层次人才来说,如果只看重眼前的待遇,不会有太长远的发展。我辞官从教,主要还是出于兴趣爱好,以及学校提供的科研环境。”于兴修说,为了支持自己的科研工作,学校提供了一栋楼作为他的实验室。

    于兴修的情况在8名“辞官从教”的处长中有一定的普遍性。专业为植物学和生态学、后来却做了汽车学院院长的吴峰教授说,辞去行政职务后,他在资源环境学院做资源植物的引种和驯化研究,明年准备重新给本科生上课。

    虽然有着丰厚的待遇,但辞官之后的教授并非高枕无忧。临沂大学规定,受聘教授特聘岗位者聘期3年,每年滚动考核。考核在科研项目、发明专利、人才项目、教学项目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覆盖了教学科研方面的各个岗位。

    对此,临沂大学人事处处长巩庆毅解释说,处长“辞官从教”,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并不是你上了这个岗,就能拿到这个待遇,必须要看科研成果、学术成果,压力和动力应该是共存的”。

    “大学是最不需要官的地方”

    在“官本位”氛围浓厚的高校,大学教授争着当处长、院长。因为行政力量往往能够左右学术资源,处长、院长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分配权力。辞官从教,临沂大学的这些教授就不怕再也没有了此前掌握的资源?

    对此,于兴修认为,鼓励科研的机制建立起来了,教授们有了学术地位,就不怕行政力量影响了。而且,申请项目还是要靠自身实力积极争取校外资源,不能只盯着校内资源,否则不会有大的发展。

    尽管一直在校内倡导“学本位”,但看到8名现职处长“辞官从教”的申请书,丁凤兰还是有点犹豫。后来,校长韩延明告诉她:“辞掉一个处长,多了一个重量级教授,带起一个学科,创建一个品牌,其价值更大。”这席话打消了丁凤兰的顾虑。

    韩延明认为,“大学是最不需要官的地方,我们所有的干部都是为教授搬板凳的,行政是为教师、学生、教学科研服务的,而不是指挥教授搬板凳的。”

    临沂大学导向教学科研的措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继8名处长“辞官从教”后,该校又有8名科级干部辞去行政职务,走向专职的教学科研岗位。该校人事处人才科原科长李洪波是一名体育学博士,他认为教学科研岗位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目前已竞聘到该校体育学院副教授岗位。

    “辞官从教”现象在临沂大学引发了广泛的议论。该校教务处副处长赵勇说,这些曾经优秀的管理人才“辞官从教”,让我们这些行政在岗者感到很有压力,我们更有责任把行政管理工作做好,让在教学科研一线的老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临沂大学理学院年轻教授傅尊伟表示,学校的这一政策导向,让深处教学科研一线的老师变得更加安心了,大家能够埋头于教学科研工作,不必再受行政岗位的诱惑。

分享到:
创新青春版产品 引领新时代青年
南京打造潮文化凝聚青年
广州把政治协商纳入党委政府决策程序
浙江发达路网铺就“康庄大道”
八名处长“辞官从教”的背后
独腿教师撑起一个教学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