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牛人榜

温天语:为话剧痴狂的高中女生

本报记者 陈竹 实习生 汪梅子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17日   12 版)

    在高二升高三的紧张时期,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温天语却在忙着写剧本,为班级话剧的排演作准备。

    温天语从小就是个话剧迷。在上海长大的她却喜欢北京腔和北京的文艺氛围,每年寒暑假都会去北京看人艺的小剧场话剧,《雷雨》、《四世同堂》都看过多个版本。

    她不喜欢看电影,觉得电影的后期制作太多,放出来的永远都是那个演得最好的版本;而话剧是真人演,更具有冒险性,每次演出都是在和现场观众互动。“一部《暗恋桃花源》,我每次看的感觉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班子演的,也都有不一样的笑点。但如果是电影,再好也很少有人去电影院看两三遍。”温天语说。

    话剧第一次给她带来震撼是在初一的时候。她看了复旦剧社演的实验话剧《天堂的隔壁是疯人院》。这部戏刚开始的一幕是主角要被执行死刑,旁边有一个疯子在劝他装疯,以此来免去一死,用这种手法影射在社会上一些很单纯的人却被认为是疯子。“上初中前,看的大多是老舍的经典话剧,这种戏剧冲突感一下子给了我特别大的震撼。”温天语说,她一直想自己排这部话剧,但是需要四五个月,忙不过来。目前,这是她高三毕业时的目标。

    在上外附中读书的7年里,温天语一直都在写话剧、排话剧。她当过剧社社长,也是每年班级话剧的导演,中英文的话剧已经导过十几部了,每个星期还要组织戏剧沙龙,剧社的同学在一起进行情景训练和气息、声音训练。社团经费有限,道具也往往是自己制作。

    今年的短剧比赛前,温天语一边忙着学习和SAT考试,一边在网上搜选剧本。偶然看到自己一直崇拜的导演田沁鑫正在导一部改编自朱德庸漫画的《大家都有病》,第一眼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了。但在当时,这部剧还处于改编阶段,没有现成的剧本。于是,温天语决定根据原著,自己来写剧本。

    在创作时,她想到了学校正在进行的搬迁。老教学楼包含了大家的记忆,却要被推倒重建,所有学生都要到一个逼仄偏僻的临时校区上学。于是,剧本里融入了大量与校区搬迁有关的内容,出现了这样的台词:“一号楼被炸了,二号楼被炸了,五号楼被炸了,所有的楼都炸了,都被炸了……临时校舍建好了,电缆铺好了,饭菜做好了,网线拉好了,都好了,全都好了……”

    这部仓促完成的话剧却大受好评,拿到了学校比赛的冠军。“我也没想过得冠军,因为前后只排了两三次。可能不是我们的演技特别高,或者剧本写得特别好,而是正好表现出了大家心里都在想的东西,大家从中找到了共鸣。”温天语说。

    距离比赛不到一星期时,主要角色才开始陆续排练。决赛那天的体育课进行第一次“联排”,演完全剧需要超过40分钟,比赛的限定时间却是15分钟,必须要把剧本删掉一大半。由于删得太匆忙,正式演出时几乎每个演员都出过差错,有人把台词说了两遍,有人忘词,还有人现场对台词进行了再创作。不过,这些“差错”反映在这部精神病人的剧中,却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最终,这部叫做《大家都有病》的班级短剧,又获得“沪港澳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五地中学生阅读征文大赛的编剧金奖和表演金奖。用温天语的话说,“或许真的是因为这是一个大家都有‘病’的时代,所以一部大家都有病的戏,也特别能被大家接受吧。”

    排完这部戏,温天语要先忙着申请去美国读大学了。她的梦想就是读完大学回国,先找一个收入高点的工作,赚够钱,然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排自己喜欢的话剧。喜欢古诗词的她,申请的首选专业是东亚文学研究,备选专业是戏剧。

分享到:
苏童:最好的年华献给读书
杨德朗:要用音乐传播正能量
温天语:为话剧痴狂的高中女生
剂量不恰当雄心也能变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