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广东共青团探路,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

顺德:在杏坛青年坊找回童真

本报记者 林洁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24日   07 版)

    恒仔的故事是杏坛青年坊(以下简称“青年坊”)的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个案。

    恒仔的妈妈已经过世,爸爸不知所踪,家里仅靠姐姐打工赚钱。恒仔16岁了,辍学在家,整天不出门,偶尔一次打开家门,也是跟一群不良青年出去混。有时候,邻居都能闻到这个家里传出的异味,“不打扫的味道”。居委会走访、劝解过,但效果不佳,便将这个个案转给杏坛青年坊。

    如何打开这个孤独孩子的心扉呢?社工将恒仔约到篮球场上,一场流汗运动后,坐在球场边聊起了天。交流中,社工知道恒仔喜欢做饭,便热情邀请他来青年坊的厨房做事。

    恒仔终于走出一个人的世界,每天坐着公交车从家里赶到青年坊。那时还是冬天,恒仔洗菜的手被冻得通红,社工们心疼他,他便摆摆手,说:“没事。”吃晚饭,社工们特地跟恒仔坐在一起,多跟他聊天。

    社工们经常鼓励恒仔。在青年坊工作了两个星期后,恒仔主动去找工作,成功进入附近的一家塑料厂,“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黄幸琪高兴地告诉记者。

    对问题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心理辅导和家庭关系指导等服务,促进青少年及家庭的健康成长,是黄幸琪所在的杏坛青年坊的主要工作之一。

    杏坛青年坊是团顺德区委积极引导、打造团属“青年根据地”的做法之一,作为“探路者”肩负期望:一是作为青年社会组织的孵化基地,吸引青年社会组织进驻,为他们提供场地;二是引领青年社会组织,依托青年坊,为社区青年和群众开展社会公益、义工服务、文化创意等活动,丰富社区青年生活,营造和谐社区氛围;三是依托青年坊深入社区青年,了解青年实际需求,掌握青年现状,为更好地服务青年提供参考。

    在“家门口”上完软陶课,“@SM-翠儿要坚强”第一时间发微博。虽然照片上的陶制小玩偶还有些东倒西歪,但她兴奋地写道:“今天(我在)青年坊很开心,好似找回了童真!”

    杏坛青年坊依托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与社工联合开展青少年服务。暑假期间,青年坊与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合作开办了一系列免费的兴趣课堂,有近千人次的青少年参与。

    另外,作为青年NGO培育营,杏坛青年坊引入13个青少年社团作为孵化对象,指导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和章程之余,还通过推介活动,筹措10万元的社会资源支持青年坊建设。

    黄幸琪的名片上印着“行政社工”,她既是一名工作了8个月的新团干,又是青年坊的社工。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因为基层工作的关系,她还是敏感地察觉到周围年轻人的想法:“很多人都有碎片时间,但寻找不到合适的服务平台。”

    黄幸琪这样理解枢纽型社会组织:“要做好整个镇的服务,仅靠几个社工,或者一个社会组织是很难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架设沟通桥梁,让各方资源在青年坊集聚,他们自然会跟进继续。”

    顺德社会创新中心是社会组织的“硅谷”,汇聚了许多优秀社会组织项目,众多社会组织挤破头想在创新中心占有一席之地,但能通过“考核”的并不多。

    团顺德区委看准先机,率先“抢阵地”,牵头的3个项目顺利入驻创新中心,其中之一是心声热线。心声热线已经运行了15年,拥有81个固定社工,因为办公场地被回收,不得已搬迁,团顺德区委便出面与社会创新中心沟通。

    社会创新中心总办助理、项目经理朱家彬向记者介绍,3个优势使得心声热线顺利入驻创新中心:运行时间长、运营模式成熟、有团组织资源。“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为了占一亩三分地,临时东拼西凑的项目不能越过创新中心设置的门槛。”

    心声热线的新办公室位于创新中心2楼。今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前往创新中心考察调研,短短40分钟的行程,在心声热线作了片刻逗留,翻看了档案资料。

    大海报、小册子、挂着优秀社团宣传照片的窗帘……顺德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这样展示自己,它是团区委入驻创新中心的另一个项目。

    由培育发展中心指导孵化的容桂青少年成长促进会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由顺德青企协会员自发筹资成立的社团;第一个与政府合作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社团;第一个以NGO身份介入公办幼儿园管理的社团。 

    团区委干部、培育发展中心社工杨露莎告诉记者,多跟青年打交道让她的工作充满成就感。她今年研究生刚毕业,先在杏坛青年坊蹲点两个月,后回到区政府办公室上班两个月,但前者让她“灵感不断”,后者“脑袋像是被禁锢了一样”。现在,在创新中心上班的她,除了例会,很少回区政府办公室。“我更愿意留在培育发展中心上班。”她说。

    记者在创新中心显眼处看到团区委一张有趣的宣传海报,以英文字母“X”为代号,团区委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实践,称为“X行动”。顺德的机动车号牌代码为“粤X”,团区委书记陈影然解释,他们希望“像麦当劳M一样吸引青年”。

    “X”4条射线代表了顺德共青团4类青年组织——“义工服务类”、“社会公益类”、“成长创意类”和“兴趣爱好类”,也代表了服务青年社会组织的“优化”、“孵化”、“筑巢”和“团建”4项行动。4条射线的交集代表共青团的“龙头”和“核心”作用,以及与青年社会组织建立的紧密的“伙伴”关系。

    “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共青团转型,即从以往仅仅依托团组织直接服务有限青年的‘单打独斗’,转变为联合各类相关组织来服务更多青年的‘协同共治’,进一步增强团组织在青年群体中的综合影响力,包括思想的引导力、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动的吸引力等,使共青团真正成为参与社会管理的‘先行军’。”陈影然说。

    顺德希望通过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达到4个“实现”:实现工作领域由体制内向体制外的延伸、工作方法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工作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化、工作效果由分散化到聚集化的提升。

    相关文章:

    中山:青年社区学院托起“三驾马车”

    深圳:珠三角NGO孵化试验场

    东莞:“莞香花”推动共青团“转型”

    广州:幸福的单亲汇

分享到:
中山:青年社区学院托起“三驾马车”
深圳:珠三角NGO孵化试验场
东莞:“莞香花”推动共青团“转型”
顺德:在杏坛青年坊找回童真
广州:幸福的单亲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