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山东政法学院大学生张学敏每隔几天就会出现在济南市的泉城广场,这里是他的志愿服务点。为过往群众指路、帮忙处理突发事故、为行人提供手机充电服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张学敏忙得不亦乐乎,赶上周末人多的时候,他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有时候还得亲自带着过去。”最让他难忘的一次是,他为别人指路,说了半天也没说明白,最后愣是花了20多分钟,把对方带了过去。尽管辛苦,但张学敏却在为别人服务的过程中享受着。
张学敏服务的地方是济南市的“青年志愿服务岗”。目前,济南市已经设立了27个青年志愿服务有形化阵地,分布在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泉城广场等人流聚集的地方,由大学、社区等单位对接承包,成为济南志愿者有形化的一个标志。
山东中药大学大四学生姜枫也是一名志愿者,她的服务点在济南西站的青年志愿服务岗。在这里,人流量更多,需要的服务也更多。
除了指路,姜枫和同伴们还会给旅客送水,帮旅客换零钱,帮助有需要的乘客接送站……在姜枫所在的学校里,有70多个同学加入了服务队伍,每到周末或者寒暑假,就会有一个6~9人的志愿服务小组准时出现在这个岗亭里。
已经上大四的姜枫并不担心这一批志愿者毕业以后岗亭的状况,因为“只要岗亭在,志愿服务就能延续下去”。这一批走了,新入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便会接下这一棒。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有形化志愿服务点,让更多的人随时能找到地方进行志愿服务,从而形成持续的志愿服务机制。”团济南市委书记赵毅说。
像那些志愿岗的志愿者一样接力服务的还有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志愿者,只是他们的“服务岗”是他们定点联系的学校——济南小辛小学。
这是一所主要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组成的学校。在校长崔金顺的眼里,自己的孩子们聪明、勤奋,但有时候在一些孩子的表情中,他还能捕捉到一丝自卑。志愿者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
自从小辛小学跟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结成帮扶的对子,大学生志愿者隔三差五就来学校跟孩子们一起活动。有时候,志愿者会带着孩子们走进山大校园,让他们感受大学的气氛,激励他们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有时候他们会陪孩子们做手工,做游戏,教他们计算机技能,志愿者们就像小老师一样给孩子们一个别样的课堂。有时候他们会来指导合唱团的孩子们排练曲目,如今孩子们的演唱技巧让校长觉得“相当专业”了。
最让崔金顺津津乐道的是学校设立的“爱心驿站”。说是驿站,其实就是一个邮筒,但就是这个邮筒,却成了孩子们和结对志愿者之间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孩子们想跟志愿者哥哥姐姐说说心里话,或是请教点小问题,都可以写成信投到邮筒,过几天,处在城市另一个角落的志愿者就可以收到各自结对的孩子的信,然后跟他们进行沟通。
小辛小学地处济南市历城区,这样的帮扶是在团历城区委的“撮合”下进行的。在团区委相关负责人看来,给志愿者们联系这么一个帮扶点,形成长期的帮扶模式,就算现在的志愿者们毕业了,志愿服务也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街道曲水亭社区团总支组织的“爱心驿站”,又是另一种平台。
在曲水亭社区,“爱心驿站”青年志愿服务中心所在的办公室总是最热闹的,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志愿者,在这里给自己的爱心找到了一个支点。
大明湖小学五年级女孩晓月(化名)就曾接受过这样的爱心。晓月父母离异,父亲又患重病,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的晓月总是比别的孩子自卑。
“不爱说话,连走路都是一直低着头。”晓月的奶奶说。
这个需要关爱的小女孩走进了爱心志愿者的视野。每到周末,总有年轻的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到晓月家里陪她聊天,辅导她写作业,带着她玩。慢慢地,晓月不再那么自卑,跟别人在一起,话也多了起来。
对于社区来说,“爱心驿站”简直就是个“万金油”,帮扶弱势群体、为青少年提供爱心课业辅导、开展环保志愿活动、提供法律维权服务……这样一个平台凝聚着大量的青年,也服务着很多有需要的青年。
在济南,这样的志愿者平台还有很多。济南泉城义工开展了帮扶外来务工子女和贫困孩子的活动,还开办了“放心吧”四点半学校,义务辅导社区青少年。团市中区委则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在舜玉社区成立青年空间,开展课业辅导、帮扶特殊未成年人等各种服务项目。
在赵毅看来,志愿服务不仅要有形化、常态化,专业水平也要上台阶。今年12月5日,济南市成立了志愿服务讲师团。讲师团将负责对志愿者骨干进行专业培训。营救救护培训成为最先选定的内容。
按照规划,济南市志愿者协会与济南市红十字会合作,将对全市43万名注册志愿者分批次实现应急救护培训全覆盖。济南市计划在2013年年底,使全市骨干志愿者队伍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达到100%,全市救护员人数占志愿者总数的1%。
本报记者 陈凤莉 郑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