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1月0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天山突击

李凤鸣 王传峰 亢金利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1月04日   10 版)

    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发起冲击。刘永 吴曰斌摄

    是否具备全域作战能力,是衡量信息化条件下陆军部队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志。近日,新疆军区某红军师挥师天山,在严寒冰雪中,磨砺部队的全域作战能力。

    “战场”实时情况一网尽收眼底

    某日上午10时20分,大部队行进途中,指挥员接到了当日的演练课题:指挥所开设、兵力编组和指挥协同。

    在某指定地域,笔者看到,电源车开始加温、起动、供电,一辆车载式运输车上,作业人员迅速启动各自的笔记本电脑,有线、无线网络传输系统同步运转。在标示指挥控制中心、政工心战中心和后装保障组的几辆运输车内,司、政、后、装人员也以作业身份“嵌入”信息网络平台。

    通过卫星视频监控系统可以看到,师“中军帐”内,师长常万琦轻击键盘,签发了关于部队兵力编组、指挥协同等组织战斗的指示。很快, 100多公里外的某步兵团,团长秦雪峰带领机关和营连指挥员就接到了指令,收集信息、分析态势、编组行动等工作迅即展开。

    “×时×分,你团通过3号调整点!”“建议综合保障部给侦察分队补给防寒护膝!”

    各级指挥所内不见纸张,各类报告、请示通过电子邮件等信息化手段,直达战场末端。

    此时,雪下得更大了,狂风四起,部队来到了荒山野岭间,师信息平台收到某炮兵团提出“炮阵地冻土层坚硬,建议大型挖掘机械提前进入某地域作业”的申请。师综合保障部部长温志宏点击信息保障平台,炮阵地配置面积、纵深、长度一目了然。

    很快,一份调用工兵营机械前出开设炮阵地的请示,经师领导网上签发后,直达机动保障队。等到牵引火炮车进入炮阵地后,一个营的炮阵地不到15分钟便开设完毕。

    高炮分队占领阵地后,随即加强了对空警戒,通信分队开设通信枢纽,实施通信对抗、防护,政工心战组则展开了对“敌”心理攻击,综合保障组开辟出多个保障接力线。

    虽然“战场”远在100多公里外,但“战场”实时情况却一网尽收眼底。笔者看到,经过保温处理的新装备,在寒区尽展风采——导航定位系统实时提供本车与邻车的准确位置,侦察监视系统实时对目标监控并提供目标准确信息,指挥员则依靠指挥控制系统实时在态势图上调控部队行动。详细准确的情报信息,保障了各级指挥员坐在“中军帐”里,就能精心谋划作战行动、反复推演行动方案、精准组织作战协同。

    全面检验部队机动作战能力

    演练进入第二天。天刚麻麻亮,部队就开拔向茫茫雪野挺进。某装甲团一口气开出30多公里,突然,一条80多米宽的冰河横在眼前,河面光滑如镜,一名战士走了不到15米,摔了3个跟头。几名参谋跳下车向河边跑去,快速测出河水深度、冰层厚度。

    “过河!”团长王松原一声令下,战车轰鸣,冰屑飞溅,一刻钟后,几辆装甲车就驶到了对岸。

    “雪野机动有‘禁区’,但战斗力不能有盲区。”三营长王鹏说。他介绍,进入冬季以来,师里把冰雪荒原作为车辆机动驾驶训练的平台,制订出冰雪地装甲车、汽车驾驶专门训练计划,总结出严寒条件下驾驶训练方法,制订了多种情况处置方案,并先后11次展开冰雪地快速开进集结、战车越过冰河、克服冰雪障碍的模拟演练。

    行进途中,王鹏接到命令:“加速前进!”坦克车时速增至40公里。远处的雪野中浓雾弥漫,能见度不足40米。

    “报告!行进路线雪障重重,沟谷难辨,是否减速?”“按现行速度开进!”王松原果断下令。

    行至某雪谷风口,一辆战车“趴窝”。抢修小分队迅速前出,采用组合替代、换件修理等方法,展开抢修抢供。针对雪野机动抢救抢修困难、战损率高的问题,部队完成了野战抢修试验课题10多个,突破了一个个机动保障“瓶颈”。 

    此外,针对严寒机动特点,该师制定出多要素混合编组的方法,使每个行军梯队具备独立开进、独立保障、独立防护的能力。同时,各梯队还建立了运动保障小组实施定点保障,并在重要路段采取空中支援、立体掩护等办法,确保机动安全顺畅。

    到傍晚时分,部队已经翻过3座雪山,越过4道冰河,临时转换多个陌生作战地域,全面检验了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

    冬训全程在红外、电磁侦察下进行

    白雪覆盖着大地,远处的天山一片苍茫。一场伪装与侦察的对抗演练正在天山腹地紧张进行。

    “3分钟后,‘敌’无人侦察机将临空,做好隐蔽和伪装准备!”

    收到指挥所命令后,该红军师某团官兵利用雪地伪装器材快速进行机动防护。银白色的球形强反射体快速升空,迷彩色的防雷达棚栏遮障和隔绝遮障拔地而起。

    与此同时,身着白色伪装衣的战士把重装备掩体巧妙“装扮”。一会儿功夫,人员和装备就消失在雪野中。无人侦察机临空后,盘旋数圈,最终无功而返。

    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如何“藏”已经成为部队作战生存的重要课题。这个师坚持就便器材与先进器材、隐真与示假、伪装与防护相结合,革新出一大批管用的伪装器材。

    黄昏时分,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部队来到一片空旷的雪地里安营扎寨。按照疏散配置的要求,官兵们依托野外宿营车,迅速搭建起帐篷。与此同时,专用挖掘机械开动,很快破开冻土层,将冲沟、土坎构筑成火炮、坦克、车辆等重型装备的掩体。同时,他们通过设置假目标、加盖特种防护伪装罩等方式,将武器装备“藏”身雪野。

    不到一个小时,“帐篷村”就按野战宿营的要求在旷野里建好了。穿行在“帐篷村”里,修理营营长张鲁介绍,这次演练,部队引进、革新了智能低温启动器、新型防冻液、轮式防滑装置等20多套抗寒保温器材,确保严寒条件下装备车辆快速启动以及冰雪地行驶安全。他们还对信息化指挥系统等核心装备进行重点防护,以保证系统能够在低温条件下正常工作。

    走进一个又一个“雪屋”、单兵帐篷,暖风扑面而来。有的帐篷里生着炉子,有的点着火盆,笔者问道:“隐蔽点里温度这么高,会不会被红外线探测仪侦察出来?”

    “这个不用担心。大雪是很好的隔热材料,只要捂得密不透风,搞好烟道隐蔽开挖,就能应对‘敌人’的可见光、红外线和热成像侦察。另外,我们的伪装网也都是隔热的。”连长任国强解释说。

    “这次冬训的一大特点,就是全程在红外、电磁侦察下进行。”某炮兵团团长方世奎告诉笔者,“信息化条件下冬季作战,部队隐蔽不能光注意外表,只有把不可见光、电磁波藏住了,才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防护’。”

    “敌”对我实施电子侦察和电磁干扰

    “电子佯动,执行!”电台里传来某高炮团团长汪勇的命令。透过防辐射伪装网的缝隙,笔者看到,两台不同型号的通信车和6名背着各类电台的战士分别向不同方向穿插运动。通信参谋王伟指着前方山坡上空升起的一个个氢气球说,“敌”正对我实施电子侦察和电磁干扰,我们采取电子佯动、架设角反射器、施放干扰箔条等方法进行对抗。

    在火力准备的节骨眼上,受强气流影响电台通信失灵。“快速撤离阵地!快速启动保温装置,立即执行备用通信方案!”团长汪勇下达了紧急命令。果然,火炮转移出阵地不大一会儿,空中“敌”侦察机就来了。有惊无险,汪勇立即组织火炮对“敌”火炮阵地进行了火力覆盖。

    风大雪紧,该师趁机对短波电台、交互机等进行了抗干扰测试,摸索出低温条件下多种信息对抗方法,为作战训练通信积累了丰富经验。

    下午时分,车队行驶至山顶。前方半山腰突然升腾起黄色的滚滚浓烟,“遭‘敌’化学袭击,各车队注意做好防毒准备!”在头车上的梯队长朱刚峰向随行车队喊话后,戴上防毒面具、棉手套,跳下车,沉着地指挥车队继续前进。车队很快冲出染毒区,两辆防毒洗消车迅速驶来,对染毒车辆进行洗消防护。

    危险刚过,一阵刺耳的强磁信号中断了动中通信。“遇‘敌’电磁干扰!保持无线电静默,启动备用频率。”通信车迅速占领制高点,建立机动通信走廊,恢复车辆运动通信,同时,发射强磁电流,灵活机动地对“敌”电磁信号实施反压制。

    突破“敌”电磁干扰后,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的车队驶入一片空旷山谷宿营。一天下来,某团官兵连续完成了野战生存、防敌空袭等10多个课目的演练。半夜,官兵们睡得正香,突然接到上级拉动命令,被点到的那个营装载物资,很快又出发了。

    红军师的官兵们有一种“数据意识”

    凌晨,狂风卷起漫天飞雪。按指令,某红军师在风雪中急速向集结地域开进。气温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人员装备能承受这样恶劣的气候吗?官兵们却一脸自信:“不用担心,我们已经积累了上千组作战数据。”

    该红军师的官兵有一种“数据意识”。官兵手中,人人有一份“数据”表,上面记着装甲、火炮、通信等装备机动、打击、干扰技术数据;人员负重、携行、生理数据参数等数据。

    点击该师“严寒条件下作战数据库”,里面的各种数据资料分门别类、内容翔实。常师长说,几年来,他们共积累有价值数据千余组,使得训练有参照、打仗有遵循,并依据这些实验数据破解了寒区作战、训练的“瓶颈”问题。

    于是笔者看到,炊事班利用保温方舱、加热箱等器材摸索主副食动中加温,炊事班长刘军自信地说:“10分钟后就可开饭。”

    冰封的河面上,技术干部张希珍带领几名专业士官,边测试冰面的承重能力,边论证各种装备通过时需要搭设的承重设施数量和长度。

    风雪演兵场,成了该师官兵应对和破解严寒条件下训练难题的科学试验田。

分享到:
天山突击
姜建通是个“件件通”
扼守怒江大桥
2012年美军全球部署难掩颓势
林俊德先进事迹报告团走进首都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