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1月0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扼守怒江大桥

邓胜德 常均 陆佑新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1月04日   10 版)

    怒江大桥,坐落在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的高山峡谷间,全长74米,海拔2730米,因地势险要而被称为川藏公路的咽喉。

    自武警部队组建起,武警西藏总队昌都支队十八中队的官兵就来到这里,在这荒无人烟的山谷里,担负起守护怒江大桥的重任。

    日前,笔者沿着川藏线从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口驱车下行,拐过整整108道近乎90度的急弯,终于看到了怒江大桥。它横跨在两座高山悬崖之间,峡谷间混浊的江水滚滚东流,一座3层楼房像火柴盒一样镶嵌在大桥北侧的悬崖上。江水声中,同行的支队政治部主任马杰大声喊着:“那就是中队的新营房!”

    怒江大桥西侧矗立着一座孤零零的桥墩,很是引人瞩目。马主任说,川藏线是十八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当年修路时,平均每1公里就会有两名官兵献出生命。1953年,官兵们在修建怒江大桥时,一名战士不小心掉入刚刚浇筑的桥墩中,混凝土迅速凝固,战友们想尽一切办法也没能将他救起,只好流着泪将他筑进桥墩。这座桥墩一直被完好地保存着,成为耸立在滔滔江水中的一座丰碑。

    从中队营区来到桥墩下的岸边,是一块10平方米大小的水泥台,台上是中队官兵用石子拼出的“居安思危”4个大字,上面还整整齐齐地摆放着12盆鲜花,每个花盆上都印着一个鲜红的名字。正在给这些鲜花浇水的班长杨涛说:“这是我们中队的‘荣誉室’。”

    原来,在这人烟稀少的峡谷里,养花成了官兵们业余时间的乐趣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鲜花,但只有表现出色的官兵的花盆才能放到这无字丰碑前。现在摆在桥墩前的12盆鲜花,前面4盆属于近年来的中队主官,后面8盆属于中队立过三等功以上的官兵。

    江边有一块半亩大小的碎石滩,这是中队拥有的最大一块平地。他们在碎石滩上修了个猪圈,养了几头猪。炊事员吴时开心地向大伙承诺:“大家吃肉请放心,我们的猪肉绝对没有瘦肉精!”

    猪圈上方有个8平方米大小的水泥平顶,指导员唐云灿介绍,这个平顶除了给猪遮风挡雨,还是中队的射击训练场。因为中队营区太小,射击训练无法展开,大伙儿就把训练场搬到猪圈顶上。训练时,官兵们趴在平顶上,把靶子挂在对面的崖壁上,135米的距离,正好适合练射击。

    “枪声一响,下面的猪就吓得乱窜,猪圈的味道不停向上翻,熏得我们眼睛都睁不开。在这儿能打9环,回支队就能打10环了!”战士们笑着说。然而,就是这个猪圈平顶,把中队不少官兵练成了支队射击尖子。

    环顾中队营区,房前屋后、路边拐角,官兵们把每一寸能够利用的土地都使用起来,开辟了战术训练场、器械训练场。清晨,怒江大桥上少有车辆通行,74米长的桥面就成了官兵们的队列训练场,嘹亮的口号在山谷间久久回响。

    怒江大桥是川藏线上的关键点,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昌都支队支队长司先进介绍,近年来,十八中队先后担负重大临时勤务127起,配合公安机关抓获不法分子84人,缴获反动宣传品1200余件。

    2010年3月,两名杀人犯罪嫌疑人买通一名货车司机,藏在车上的货物中间,企图通过怒江大桥。中队接到公安机关协查任务后,立即按照预案精心部署。哨兵龚晓军在执勤中,发现一名货车司机神色慌张,意识到这辆车可能有问题,随即向战友使了个眼色。官兵们迅速爬上货车,很快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听说笔者要住在中队,副指导员郭春苗领我到了中队的“五星级宾馆”。这是位于川藏线路边崖壁上的一个窑洞,大约有40平方米大小。这间窑洞曾经是中队官兵的宿舍,当年几十名官兵就挤在这里睡通铺。如今,官兵们搬走了,这里就成了家属房。

    在“宾馆”的床头柜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两个钢盔和两件防弹背心,笔者纳闷:“难道家属来队还要上哨吗?”一句话把郭春苗逗乐了。他解释说,山上常常掉石头,落下来像子弹一样。来队家属晚上起夜,要穿过马路走到江边的厕所,为确保这20多米距离的安全,头盔和防弹衣就成了这间“宾馆”的“标配”。

    戴着头盔上厕所,在十八中队绝对不是一件搞笑的事。2008年6月的一天,战士黄新上完厕所,刚走出来不到10米,一块百十斤重的石头像炮弹一样落下来,把厕所墙壁砸出一个大洞。事后黄新对战友开玩笑说:“多亏我命大。砸死在哨位上,我也认了,要是砸死在厕所里,这悼词该咋写啊?”

    谁说和平时期没有危险?在中队的厕所、哨楼,到处可见战士们自己补上的墙皮,那些都是飞石留下的痕迹。2008年夏天,中队驻地连续下了3天暴雨,山上传来巨大的轰鸣声,官兵们很快躲到大桥对面的隧道里,泥石流转眼就把1号哨楼吞噬了,他们顺利逃过一劫。

    不期而至的危险,威胁着中队官兵,也威胁着过往游客。2010年7月,又是连降大雨,距中队6公里远的“老虎嘴”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13名陕西籍自驾游游客被困。接到报警后,中队立即派出党员突击小分队,冒着滚石不停滑落的危险,把13名游客成功解救出来。

    那时道路还没有打通,官兵们就安排他们在中队住下,把床铺腾出来给他们睡,自己却打起了地铺。临走时,游客们感激不尽,非要留给中队3万元钱,被官兵们婉言谢绝。

    “越是危险的地方,越能培养人的勇气和爱心。”昌都支队政委张会生告诉笔者,10多年来,中队官兵先后参与各类抢险救灾12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3000余人次,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200多万元。

分享到:
天山突击
姜建通是个“件件通”
扼守怒江大桥
2012年美军全球部署难掩颓势
林俊德先进事迹报告团走进首都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