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5岁的小朋友生了三次病,爸爸生了两次病,妈妈只生了一次病。这是“病历文件夹”告诉你的。清迈的地图、迪士尼的票根、深圳的机票……这个三口之家一年的脚步迈向了哪儿,一目了然。这是“旅行文件夹”。
还有那个叫family的电子文件夹,也透露着这个家庭的动态:
AA制家庭财务方案?是年初制订的,当时还开了会并形成决议,一年来运行状况还不错。他们的经验是,当一件事多年来都无法形成共识的时候,不妨试试划疆而治。
烘焙事业的红火程度,远远超过任何年份。身边的朋友随手送你一盒自制的芝士蛋糕,你瞬间就被煽动。于是,那个叫“美食”的文件夹里,少不了器材采买、私房配方。
罗列这么多,其实想说说“家庭文件夹”。它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虚拟的。可能摆在你家的书架上,带着固定的标签,也可能躲在你的电子设备里,保持即时更新。当然,它不是你个人的私密文件,其内容或目标与家庭有关。我们把它叫做家庭文件夹。
父辈们当年的家庭文件夹,常常躺在抽屉里。
热爱整理的主妇,会很自然地分门别类,把它们放在不同的抽屉里。那个年代,家里重要的东西一归置,其实没几样。慢慢地你发现,找不到东西的频率越来越高,不是你健忘,而是家庭文件夹正在不断膨胀。很多人都经历过翻箱倒柜找一件东西的尴尬,很常见的原因就是,你很认真地把它收起来了,却很不幸地忘了究竟把它放在哪儿。
什么时候整理成为一门学问,谁都说不清楚,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宜家的文件夹上,标示着涂鸦、票据、证书、旅行,这不正是一个家庭需要的吗?这些东西不需要藏,也没什么可藏的,重要的是,需要的时候你能准确锁定,新增同类的时候你不用操心把它塞到哪儿。那些躲在封闭空间里的家庭文件夹,堂而皇之地立在了书架上。
而现代的家庭文件夹,多是以虚拟状态存在的。
年轻的父母在孩子刚满6岁那年,就拍摄了3万张照片。在孩子还不满两岁的时候,就写上1万条微博。然后,轻轻拖动目标,就能迅速归档。事情似乎正在变得更简单。
可30岁的男士正在发愁,老妈给自己写的成长日记,究竟要放在哪儿。从3岁到30岁,最初是纸本的,然后一字一句地敲进电脑,刻成光盘。所有这些,都需要容身之地。老妈是写给自己的吗?当然不是,她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妥善收着。
成年子女的家庭文件夹里,也有父母单独存在的空间。
除了照片等,你需要单独列出来的文件夹还有关于健康。每个人都可能生病,疾病的知识常常是你并不想多学习,而积累却越来越多。你知道父母的老毛病,能准确地说出它的来龙去脉和饮食禁忌,但是父母不以为意。这一直是你们争论的焦点。
生活的扇面不断打开,你的家庭文件夹也在不断创建。有些设定得很慎重,却很快被你废弃,有些诞生得很偶然,却持久而丰满。家庭文件夹的生命力与这个家的阶段性状态有关,塞得越满的那个夹子,肯定占据了你越多的精力。它呈现了某个阶段的家庭热点。
你从父母的家庭文件夹里跳出来,父母也正成为你文件夹中的一部分。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父母冠名的文件夹只是摆在那儿,状态并不活跃。你还忙着设定孩子的文件夹,那些日志、语录,你生怕漏掉了什么。只是,当你不遗余力地写就孩子的成长史时,大概没去想,将来有一天孩子是否还会把它带在身边。
郭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