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用来浪费在美好的食物上的。生活,是和朋友一起编织与分享的。”
田子坊,上海泰康路210弄。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里还不过是个马路集市,而如今却是渲染着浓厚艺术气息的弄堂。弄堂,大概是“最上海”的文化特征了。亲切、温暖、嘈杂,一切的一切,与吴侬软语、斑驳砖墙相得益彰。
好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个城市都有那么一块儿地方,文艺范儿十足。譬如北京的798,成都的锦里,重庆的瓷器口。但田子坊又有那么些不同,没有798废弃工厂留下的冰冷钢铁,也没有锦里的四川小吃,更没有瓷器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再加上依然有着平常人家在这里居住。于是乎,她是那么柔和、有人情味儿、有上海风情。
最温情,莫过于此。最温情,定要与闺蜜同享。
我想,你可以不爱白日里城隍庙的人头攒动,也可以不爱夜晚衡山路的灯红酒绿,但一定不会不喜欢这样的午后:有轻音乐,干净而清新;有甜点和热饮做伴儿,暖口暖胃暖心,更重要的是和闺中密友坐在这里,没有打扰,来往的旅人都是轻脚步,慢节奏。安心地她翻画册,你看书,再要不说说私房话,以最简单的方式享受生活,不会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饮毕,迂回穿行在田子坊。
田子坊的不同还在于,商店里小商品不是千篇一律来自某个批发集市,手工的、独创的,看见欢喜的小物件儿,只有闺蜜才懂你心,与你窃窃私语它的不同、独特和格外美好。再有,那就是无论错过多少家店面,你都能找到一家你爱的店面,风格或是古朴或是凝重或是嘻哈或是复古,即便这不是你和闺蜜共同的爱,她也明白于心,你的喜好亦如你的性情。
这田子坊的温暖一是来自这狭长的弄堂,无论是流金铄石的夏日还是天低云暗的冬天,这儿的温度恰好是暖。夏日里有弄堂上空竹竿搭起的“晾衣棚”遮阳,墙壁里透着的清凉与彼时的气温糅杂,恰好是暖;冬天里咖啡屋柔和的灯光与工作室里壁炉中的燃得正亮的火光,亮堂着这小小弄堂,恰好是暖。二是推心置腹、无话不谈、毫无芥蒂地与闺蜜聚在这里,温润着这上海滩的一角,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和闺蜜在一起消磨时光分享生活,使我们在异乡的生活不那么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