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不能走城市吃掉农村的路,而是要想办法把农民变成市民。”在今天北京代表团小组审议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代表在发言时提醒,“城镇化不是盲目盖居民点,一定要问农民想到哪里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政府一定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位从北京通州区西集镇走出来的领导干部分析说,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首先要考虑人的需求,问这个人想去哪,能去哪。“我是愿意去北京,去西集镇,还是愿意去通州区?人去了不是光居住,还要就业,这又涉及去哪投资的问题。”
杜德印说,现在,政府脑子里老有一种观念:我们本事大,想干什么事都能干成。“所以,各类工作报告中,到处都是‘打造’、‘推动’这些词,主观主义、形而上学严重。我们一定要顺应规律,去服务,去调控,而不是越俎代庖。”
杜德印表示,在他的从政履历中,曾吃过不尊重发展规律的亏。多年前,他参与推动在北京郊区打造一个小城镇,为了鼓励人口集中买房居住,当时出台了25万元买房送北京户口的政策。
“现在看,还有多少人在那里居住?没有产业,根本吸引不了人,送户口也没用。”这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官员,如此检讨自己的失误。
杜德印警告,政府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出发点是什么,首先是满足人的需求,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政绩。“不要高举城镇化的旗帜,却怀揣着各种动机。”
杜德印毫不客气地指出,“北京的最大问题是城市规划。就业和居住功能分离,导致交通潮汐现象,汽车限号、限购只是杯水车薪。”
他认为,城镇化不是所有农民都进城,应该考虑怎么把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到农村去,而不是建设规模超大的城市。“北京现在的各种困境已经显现,交通、住房、空气、水等方面都出现问题,这是不行的。”
“一定要建立城镇化的制度机制,不能浮躁,一哄而上,避免无序混乱的局面。”最后,这名当过农民的官员抛出一个问题,“大家现在都有一个梦,但都睡不着觉,这个梦还怎么做?”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本报记者 丁先明 崔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