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3月09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曹林说会

愿烂尾新闻不只在两会被回应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3月09日   T01 版)

    “烂尾新闻”是两会前的一个热词,指那些有头没尾、烂在热点的此起彼伏中、没有结局的新闻。一些新闻,无论开始多么热得发烫,引发了多大的关注,但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淡了下去,很长时间看不到真相,不了了之,也许会成为永远的谜。这样一些新闻,在两会上也成为媒体追问的焦点。

    令人欣慰的是,地方官员被问到那些敏感的新闻时,很多都没有回避,而是坦诚、正面地回应。比如陕西的官员被问到“房姐”问题时,称正在调查,会如实披露。对于网上流传该市许多企业将污水打井排放到地下的问题,潍坊市长主动回应:“我可以负责任地讲,检查了这么多企业,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打井向地下排污的问题 。”很多类似的“敏感”新闻,都得到了官方回应。

    原以为这些新闻都会习惯性地不了了之的,而两会的氛围中,这些新闻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成为讨论的议题。

    烂尾新闻重新回到公共空间,显然是拜“两会效应”所赐。两会创造了一个“政府无法回避问题”的开放场景,两会之所成为媒体热点和新闻盛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围追堵中有无数平时难得的采访机会。两会官员云集,大会堂中随处可遇参会的中央和地方高官,而平常要采访到这些官员不是很容易的——要经过无数道手续,作请示,层层审批,最后很可能是“领导很忙”或“不便接受采访”,要不就以“请找我们的新闻发言人”。很多新闻,正烂在这种“找不到人采访”、“没人告诉结果”的阻力中。

    两会让政府和官员无处可避,实际上也无可回避。而坦诚的回答、直面的勇气,倒能够为官方赢得不少形象分,树立积极正面的形象。

    另外,代表委员的集中议政,也为破解烂尾新闻创造了氛围。在监督政府的两会民主议程中,即使媒体不去追问地方政府那些热点新闻的结果,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会去追问。随着权利意识和民主素养的提升,敢言、会言、能言的代表委员越来越多,他们很多人一直代表民众发出追问。舆论和公众的追问可以视而不见,但代表委员在两会上针锋相对的追问,是无法躲过去的。在代议民主制的制度安排下,被监督的政府有必须回答的义务。

    很多官员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对一些社会问题和新闻事件,在地方上可能躲得了一时,但躲不了两会。他们知道这些问题会在两会上被问起,一般都会有相应的应对准备。两会让一些政府官员有了焦虑感,有了像“小学生要向老师交作业”那样的不安感,见证着两会民主政治的进步。代表监督政府,就是为了让官员有所畏惧。官员有所畏惧,民权才有保障。

    当然,更期待官员在两会上的回应,能在两会后得到落实,给民众关注的重要新闻一个交代,而不只是在两会上昙花一现。问题的解决,公众的知情,应该纳入法律的框架内,而不能寄望于一年10多天“两会效应”的催逼。

分享到:
代表追问巨额超收资金花在何处
代表委员:财政投入应有评估制度
城镇化首先要满足农民需求
收入分配改革不存在阻力
愿烂尾新闻不只在两会被回应
图片新闻
扫一扫 看更多两会新闻
古井贡酒·年份原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