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7级强震中,当地一些桥梁经受了考验,为抗震抢险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人们称为“桥坚强”。其中的代表宝盛桥,是宝盛乡通往大川镇的咽喉,该桥建成于1986年。
宝盛桥之所以被称为“桥坚强”,是因为此前它已经受了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的考验,此次不仅承受了离芦山地震震源只有十几千米的地动山摇,而且特别承受了地震时从天而降的250吨巨石。为了将巨石炸碎,它还承受了在桥上工作的重达25吨的挖掘机及炸药爆破后的冲击力。
宝盛桥如此坚强的最重要原因是它像赵州桥,拱桥能将整个桥面上的重量分散开来。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距今近1500年,其间经历了10多次大洪水、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赵州桥的坚强在于它充分发挥了拱桥的承重力学特点。
其一,赵州桥是单孔长跨,石拱跨径长达37.02米,有利于洪水宣泄,让桥墩经久耐用;其二是采用圆弧拱结构,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拱高和跨度之比为1:5左右,使得桥面过渡平稳,车辆行人非常方便;三是采用敞肩,即在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敞肩拱既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减轻洪水对桥的冲击力,也可节省大量土石材料,减轻桥身自重,增加桥梁的稳固。
宝盛桥与赵州桥在外观上如一母所生,当然前者主拱的跨度更长,为64米,同时主拱之上的两端各有4个小拱,比赵州桥两端各多了2个小拱。这体现了中国建桥技术的传承和发展,也正是值得国人自豪之处。
然而,技术的先进只是大桥坚强的一个要素,建桥者的责任心和工程监理的到位更为重要。据报道,宝盛乡的人把宝盛石桥经受两次大地震而屹立不倒归功于邓明星,他是雅安地区最有名的石匠。从1968年开始,他先后承建了雅安地区绝大部分石桥。邓明星59岁的徒弟程德清是宝盛桥的监工,他提出的几点建桥心得值得建筑业和做各项工作的人嚼咀:一是建桥要精益求精,不得偷工减料;二是在大自然风化面前,石头要比水泥经久耐用;三是,他们建的石桥都是一点一点完成的,不突击加工。
技术之外的要素其实就是建造者要扎扎实实、步步到位、精益求精。而要保证质量,一是建造者的收益要与其劳动成果相匹配,二是要激发他们的名誉和责任感,三是要用法律来制约每位建筑者建造产品的质量,如果出现问题,将受到法律惩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传统,如“物勒工名”的制度,即一项工程或一件产品完成后,都要将工匠或监造官的名字印在上面,这显然是在拿他们的身家性命和声誉担保工程质量。
今天,如果能落实技术创新和传承,以及上述三种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何愁中国没有更多的“桥坚强”和“房坚强”,何愁中国制造不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而登上首席地位呢?
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