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是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创办于1960年,现有教职员工83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6人,9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招生范围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日制在校生1.4万余人。学院拥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3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8个。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浩浩长江之滨、巍巍庐山北麓,在白鹿洞的书声遗韵中,闪耀着江西教育界的一颗璀璨明珠——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五十余载的励精图治与艰辛开拓,沐浴着职业教育的阳光雨露,实现了一次次的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以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以工作委员会为推手、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主体,创新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三级融通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五共五融五对接”的校企合作运行体系,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成功之路。
寻梦:明确路径,确立标准,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为社会培养适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如何在人才同质化竞争的大流中“同中显优、同中显特、同中显强”,在竞争中实现竞争力的最大化,是摆在学院面前的现实问题。新一届院党委经过认真调研并根据学院实际情况,从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训实习等环节积极探索运用“精细、深透、特强”等教育“微小创新”的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走有责任、有爱心、有优质、有深度、有特色的“五有”教育内涵跨越式发展道路,大力培养具备德美品质、健全人格、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四具备”技术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路径和培养标准,彰显了人才培养特质,使之更加贴近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
为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学院探索实践了“双主体、三环节、五进五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双主体,是指学校和企业为育人主体;三环节,是指把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融入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学习、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教学环节之中;五进五出,即企业行家进校园,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生产经营部门进校园、工作任务进教材、工作流程进课堂;派出教师到企业锻炼、派出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和开展社会服务、实践课程出校门走进企业、派出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选派学生到顶岗企业就业的培养方式。2012年,经江西省专家组评审,该院会计专业“二元育人,三环相扣,三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荣获江西省第13批教学成果一等奖;金融保险专业“231三段进阶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工商管理专业“以ERP为特色,赛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江西省第13批教学成果二等奖。
追梦:创新体制,多措并举,探寻校企合作新天地
一、循势而变,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解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必须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学院立足现代服务业,抢抓机遇,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联合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江西省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江西省财务会计学校、九江科技中专等70余家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中、高职院校,牵头组建了“江西财经职教集团”,成立了“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在理事会下设立了人才共育、师资共建、产学研、就业创业4个工作委员会及物流管理、金融保险、旅游管理、会计、建筑工程管理、商务英语和动漫设计与制作、会计电算化专业等8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理事会的推动下,工作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促进理事会成员单位履行义务,分享合作成果,为学院的专业与课程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理事会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动态,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指导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职教专家制定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验实训条件配备标准,协助专业教学系开发了《企业管理实务》、《物流结算》、《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50余门职业技能课程,协调学院与上港集团九江港务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九江分公司、联盛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合作,建设企业课堂,开展订单培养,为理事会成员单位履行协议提供服务,确保有关合作单位的各项权益,使学院的校企合作向纵深挺进,形成了人才培养校企共育、双师教师校企共培、实训基地校企共建、订单班校企共办、利益校企共享,力促专业职业融合、课程岗位融合、理论实践融合、专兼教师融合、校企文化融合,实现人才培养对接企业需求、专业教师对接能工巧匠、教学内容对接工作任务、素质教育对接职业素养、能力考核对接技能鉴定的“五共五融五对接”的校企合作运行体系。
二、多措并举,打通中高职衔接通道。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的“入口”和“路径”。一是拓宽学院生源渠道。多年来,学院的主要生源来自普高,中职“三校”所占比例很小,为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学院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分类,对会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增加了面对中职对口招生的比例。二是改革了入学考试和招生办法。2011年学院开始试点自主招生,采取“知识+技能”的单独考试方式,打通了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通道,三年来,累计招收中职学生1000余人。三是实现课程的有效衔接。通过与江西财经职教集团中职成员单位进行充分调研与探索,采用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的方式有效衔接了中职课程,使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既能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又能获得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四是开发了校本教材。为保障中职与高职课程有效衔接,学院在分析了解中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特色的《企业会计业务核算》、《餐饮服务与管理》、《物流外包项目财务评价》、《物流组织与模拟经营》等不同专业的校本教材。
三、深度合作,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学院准确把握江西产业发展动向,紧跟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动态,科学的进行岗位工作分析,按照“职业岗位分析——实际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学习情景——选择学习内容”的逻辑路线构建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促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实现无缝对接。
2011年,学院与江西迪卡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投资成立了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合力工作室”,该工作室以项目教学带动生产实训,将真实的“动漫产品项目”引进课堂,并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工”,分别聘用到“文案策划”、“平面设计师”、“3D美术特效师”等职位,使其实际参与公司运作,履行角色职责,完成规定业绩任务,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场”环境,实现了课程知识和实际项目的有机融合、学生角色和企业员工角色的有机融合、教学情境与企业运营过程的有机融合、学习评价与业绩考核的有机融合,项目教学的任务主要由学生完成,其制作的国产动画片已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目前,学院与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达12个,为学生技能实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筑梦:践行宗旨,合作共赢,服务经济社会谱新篇
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点在于是否能实现合作共赢,学院牢牢把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这个办学指导思想,积极融入、主动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通过校企合作、中外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产学训合作、校友合作和社会服务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增才干,让企业在“赛马”中选人才,实现合作共赢。
学院借助校企合作理事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等平台,先后为数十家企业分别进行质量管理方案设计、营销策划、企业重组咨询决策、增资扩股财务咨询、旅游线路设计、大型专题宣传动画片的设计与制作;积极承担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财税支持政策”、“区县域经济发展”、“人力资源需求”、“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等课题的研究,并为江西财政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校企还共办订单班,“量身定培”企业所需人才。2010年,学院采用统招与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方式,与天沐集团联合开办了天沐订单班,从学生的“进口”(招生)、人才的“加工”(教学、管理)、学生的“出口”(就业)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此外,学院还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办了建行理财班、九江青旅班、九银班、上海礼才物流班。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近三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获省级一等奖100项、二等奖89项、三等奖65项。真正实现了学生增才干、企业得人才的双赢目标。(朱圻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