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档案:
胡望:“回忆吧”店铺创始人
关键词:音乐培训、乐器销售,年度净利润2万元
创业亮点:为爱好创业,在创业中成长
2012年夏天,学生乐队的90后架子鼓手胡望把完整、系统的项目策划书摆在爸妈面前,说服他们投入资金,并表示家长可以入股,但自己要把握大股权。当时,他和同乐队的节奏吉他手正一起筹划“回忆吧”店铺,兼具音乐教学与乐器销售。他回忆道:“这又不是要零花钱,是承诺。”
胡望的创业初衷是找一个固定的地方玩音乐。他所在的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文艺气氛浓,文体活动多,但却没有练功房或琴房,音乐爱好者要么没设备,要么有设备也没地方放。他想开一家店铺,能进行乐器排练,能交往志同道合的朋友,又能赚钱。
契机在他大二期末时出现,刚刚被选上学生会主席的他接到老师的电话:学校首次准备支持大学生创业,收回商业铺面免费提供给有资格的在校学生创业。
根据调研,他将目标受众锁定在学生群体:他所在的学校附近院校集中,学生团体很多。如果“回忆吧”建成,将成为方圆10公里范围内唯一的此类店铺。他和伙伴设计了全部由选择题组成的市场调查问卷,发放了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60份。站在申请开店资格的答辩台上,他底气十足,因为“每一个数据都是实打实得来的”。他还记得问卷开头的问题:你喜欢音乐吗?你愿意为音乐花钱吗?
申请顺利通过,“回忆吧”成为校内第一批正式挂牌的店铺之一。父母被他的诚意打动,投入了3万元启动资金。但是,开始装修与设备采购时,预算吃紧。为了节约,他和合伙人不得不事事亲力亲为——搬砖、铺地毯、往墙上贴隔音的鸡蛋棉;而为了开源,他开始了第二份兼职,经常半夜两三点回宿舍,甚至就在店铺里凑合一夜。“熬过了那一段,我觉得自己以后遇到什么事儿都不会慌了。”胡望说。
更大的挑战出现在店铺正式营业之后。第一个月,没有学员,没有收入,店铺的日常花费却源源不断。同学在观望,老师在疑惑:音乐?能收回成本吗?
经过了尴尬的第一个月,“回忆吧”终于迎来了第一批学员——两个学生会文艺部的学弟学妹。两个学员入门很快,胡望的团队又用心教授了他们一些简单的吉他弹唱技巧。胡望借学生会选人参加演出的机会,将两个学员推荐了去,一下子艳惊四座。
“学校里,什么事情都传得飞快”,很快,老师和同学都在讨论“胡老师”的学生。胡望意识到了人脉和宣传的价值。他赞助带有“回忆吧”logo的T恤,为学校的晚会提供有logo的设备。学校的各种演出上,都能见到“回忆吧”的身影。学员逐渐增多,老师们也会在课余饭后来店里坐坐。这时,他们更像是哥哥姐姐或者家庭长辈,耐心愉快地与学员讨论教学和沟通的技巧。
一年过去,“回忆吧”已经接收了150多名学员,音乐教学收入3万余元,乐器销售收入2万余元。
毕业了,学校提供的免费店铺需要退还,胡望他们在另一所大学附近找到了合适的铺面。新店在成都南部,周边家庭经济收入很高,他们准备将目标群体从大学生扩展到周边的初高中生。
“比起经济收入,创业让我收获最大的,是这段经历本身吧。”胡望说。回顾“回忆吧”的音乐创业经历,他写道:一切都是好的音符。
本报记者 王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