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8月3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游学看世界

柏林 缝合的世界

史劲文并摄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8月30日   12 版)

    柏林熊与柏林墙

    查理检查站

    柏林大教堂

    德国议会大厦

    只有亲自走在柏林街头,才能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于历史的态度。

    68年前,苏联红旗在国会大厦升起;24年前,柏林墙轰然倒地;走过二战的硝烟与冷战的寒冬,这座城市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勃兰登堡门阅尽沧桑,安详注视着巴黎广场的熙来攘往;菩提树下大街穿越历史的风霜,复归繁华;曾被用以象征威权的柏林电视塔依然高耸,只是建造它的力量早已烟消云散。谚语说,“整个柏林就是一片白云”。置身云中,热情、开放、创造的空气四处弥漫,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多元文化与先锋艺术摇曳生姿;如今的柏林已成为一座活力四射的国际大都会。

    然而,柏林从未忘记过去:柏林墙遗址横贯南北,苏军阵亡烈士墓散布全城;胜利女神手中象征征服的铁十字已然换成了代表和平的橄榄环,繁华街道的转角矗立着史塔西博物馆;与联邦总理府及联邦议会咫尺之隔便是哀伤肃穆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墓群……虽久闻德国人谢罪与反思的诚恳,但初到柏林亲身感受,我还是惊叹于德国人将沉痛的历史以这样一种逼仄的空间存在感的方式浸入日常生活。不必说久居此地的居民,即便是匆匆而过的游客,随意走在柏林街头,都无法忽略这座都市繁华外表下久未愈合的伤口,更何况德国人也无意掩盖这些伤口。

    我在柏林先后停留了一周,除游览之外,更重要的是拜访多年老友德克。德克老家在汉堡,从剑桥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一直在德国财政部上班。久未谋面的异乡重逢实在是一件人生乐事。德克不仅带我品尝了柏林最地道的街边摊和东柏林区最好的披萨馆,更为我深入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实打开了一扇窗。

    除了柏林街头的啤酒夜话,德克还为我推荐了三个特别的地方。第一个叫做查理检查站。查理检查站是冷战时期设立于东西柏林分界线上的美军检查站,现在早已成为一处繁华的街区,如果不是悬挂的巨大历史影像,很难想象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坦克大军曾在此持久对峙。检查站的白色小屋仍保留在道路中央,站外树立了两张大幅士兵头像,两位士兵都有着同样年轻的面庞,只是一位身着美军制服,而另一位身着苏军制服,被意识形态分隔的两个世界在此照面。而半个多世纪后,检查站两侧的枪炮与铁丝网已经被繁忙的星巴克与肯德基取代,咖啡与面包清楚无误地述说着故事的结尾。

    德克推荐的第二个地方便是柏林墙残段。曾经代表隔离与禁锢的柏林墙的绝大部分早已被推倒,而在德克上班的德国财政部外仍保留着一段几十米长的墙体,这里现在已经成为柏林墙露天博物馆,记录着这段看似荒诞疯狂却又无比真实的历史。在这段残存的柏林墙对面,放置着一只硕大的柏林熊,这是柏林的象征;柏林熊身上画满欧盟成员国的国旗,代表着欧洲团结;这只憨态可掬的柏林熊面对柏林墙张开双臂,希望以爱和谅解消融历史的隔阂,共同拥抱未来。德克随后还带领我参观了一个通过巨幕实景重现当年柏林墙的展览。柏林墙隔开的两个世界的差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柏林墙西侧,西柏林人可以任意接近并窥探东面的世界,而柏林墙东侧,则是宽阔的隔离区和高架的岗哨,临近墙体的建筑物窗体一律封死。这个号称防止敌人渗透的“长城”却成为禁锢自己人民的围栏。几十年前,东德人以包括地道、热气球、自制潜水艇在内的各种德国特色方式试图逾越这堵墙,数百人为此丧生,而如今,每一个有名字或者名字暂时无法确认的死难者倒地的位置都树立有一块纪念碑。细心的德国人还用细碎的石子沿着当年柏林墙竖立的位置铺设了狭长的线条,这根线条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穿过时尚摩登的大楼,穿过公园,穿过墓地,穿过整个城市被缝合的伤口。

    德克推荐的第三个地方是史塔西博物馆。史塔西是德语国家安全部的音译简称,是东德政府对内的监视机构,正如小说《1984》中的“老大哥”形象,史塔西的标语是“WIR SIND UBERAL”(我们无处不在),电影《窃听风暴》即描写了这一段历史。博物馆主要陈列了史塔西秘密警察所使用的各种精巧的监视设备。除了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监视窃听,更可怕的是史塔西还建立了一整套告密和秘密档案体系,通过亲人、恋人、朋友之间相互检举揭发,压制异见、摧毁社会信任,确保思想统一和绝对服从。这是一幕似曾相识的历史。出于种种原因,我在博物馆门口徘徊许久,最终决定离开。我想起了德克的房东阿姨,她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待人礼貌热情,听说我要在德克的房间暂住,还特意给我准备了被褥。她的父亲曾经是东柏林的一名地方领导人,后被迫害致死,两德统一后,史塔西的秘密档案对公众开放查询,这位阿姨便一直锲而不舍地追查究竟是什么人将她父亲出卖。最后的结果令人伤感,告密者都是其父亲的多年好友,这些人现在大多七十多岁,却不得不面对良心的拷问。

    诺贝尔奖得主赫塔·米勒这样描述史塔西:“如果没有大多数东德人的沉默作为配合,这一体系断然不会如此有效运转……作为机会主义的盲从者,个人之所以与集体保持一致,是因为他们在这种物质安全、社会安定的平庸图景中安于浑浑噩噩,其中之个人,则坚定不疑地服从于那种对简单及相对和谐之生活的欲望。”这也是《1984》中预言的结局:出于对“老大哥”的恐惧,主人公和恋人分别背叛了对方,“在遮荫的栗树下,我出卖了你,你出卖了我”。

    在我离开德国的当天,正好是德国统一22周年纪念日,和德克的谈话以及在柏林的所见所闻让我陷入沉思。我想起另一位德国好友,政治学专业出身的德国女孩斯温莉娅也曾和我详细讲述过她对当代东西德年轻人的观察与比较,这种强烈的代入感让我有些不安。柏林这座城市虽然已经被缝合了,但伤口真正愈合仍需要漫长等待。而在别的地方,相似的历史仍在循环上演,有形的墙早已被拆除,但无形的墙依旧矗立,而史塔西的幽灵们仍在久久徘徊。

分享到:
柏林 缝合的世界
司机对于现代生活的意义
一个台湾大学生的行走中国梦
沙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