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2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天津:“北方助学”汇聚网络正能量

网络公益催生“助学二代”现象

本报记者 张国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20日   01 版)

    天津网友“花旗”当初绝对没有想到,10年前的一次“意外”善举,居然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

    2003年,这位现实中名叫刘文胜、常常在当地网络论坛“北方论坛”上激扬文字的户外用品店老板,跟“驴友”们——其中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一起到云南旅游,目睹了当地一些农村的贫困状况。回天津后,他们打算利用每次户外活动的结余经费,成立一个助学基金,资助泸沽湖边的学校。

    这笔基金,就以他们结识的虚拟空间命名——“北方助学基金”。10年过去了,它深刻地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今年9月8日,与往年一样,网友们在天津以相声闻名的茶馆“谦祥益”以义拍会形式庆祝“北方助学基金”成立10周年。这是他们多年的传统,同一种形式,同一个场地,场地由“谦祥益”负责人史清元无偿提供。

    义拍的物品由网友捐赠,台上卖力吆喝的拍卖师是“花旗”,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人们到场签到时,登记簿上写下的是网名。负责拍卖会接待、财务等各个环节的义工,也都是网友。

    网友们来得太早,以至于原定上午9时开始的拍卖会提前了。网球拍、手包、遥控直升机模型、自行车、数码电影本、婴儿床,拍品都得到了较高的竞拍价。甚至有时正在忙活的义工也会突然高声喊出自己的报价。

    相声演员杨议亲手制作的蛐蛐罐,以2400元由爱心网友拍走。此次义拍的“标王”,是天津女排全队签名的一只排球,以5000元成交,拍下它的是网友“万能青年李晨超”。

    李晨超已经连续3年参加义拍了。他甚至跟着助学团队到云南进行过家访。他说,“北方助学”的精神,不仅资助了山区孩子,也影响着自己的生活,使他努力去尝试一种“公益生活”。

    当天的义拍会筹集人民币49540元,刷新了此前的纪录。10年来,这些草根网友为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的孩子筹集了超过20多万元的款项,捐赠过的文具、衣物等物资难以计数。亲自参与过助学活动的网友超过万人,其中100多人实地到云南回访过。

    不过,令人惊讶的不是筹款数字和捐赠,而是这种草根行为的生命力。经过网友提炼,“低调、务实、自愿、快乐”被确定为“北方助学基金”的原则。李晨超说,在这一原则下,每个网友默默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它才能走这么多年。

    作为发起人的“花旗”刘文胜认为,帮孩子们去实现读书梦想的公益活动,是一个载体,真正的意义在于“找寻真实的自己”。他说,网友用平视的角度看待被资助的孩子,而不是俯视,这是助学活动能坚持这么多年的原因。

    网友“奕柯”记得,他们曾组织去云南探访。宁蒗的日出要比天津晚一个小时左右,春季村民一般早上7时起床,为了不打扰村民,他们决定将原计划发放物资的时间推后一个小时。

    当他们来到只有47户人家的彝族村落牦牛坪村时,发现那里只有极少数人会讲汉语。当地志愿者告诉他们,他们是5年里第一次上山的“生人”。

    村中最年长、听不懂汉语的那位九旬老人领到他们发放的大米时,把大米扛到肩上,不住地向这些“生人”微笑……

    回顾过去这些年,刘文胜说,不知不觉中,“小事情”还是做了一些,其间透着欢乐,“越发觉得生活更加美好”。

    这些事情就像他们为孩子发放的物资那样琐碎:一袋洗衣粉、一副手套、一条毛巾、两块茶饼、词典、钢笔、铅笔、橡皮……

    他们看重的是这些许爱心给孩子带来的精神激励。10年过后,有的孩子已经长大,一个当年的学生就在学校里当了老师,为他们的到来忙得跑前跑后。

    “奕柯”现实生活中的名字是吴涛,北方网的一位成员。不过,在助学团队里,人们更习惯称呼他的网名。事实上,在这个草根团队里,多数人并不在意对方姓甚名谁,从事什么职业。10年过去了,刘文胜从30出头的青年人变成了40出头的中年人,可他还是那个活跃、热心、一边玩一边做公益的资深网友“花旗”。

    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彬参加了2013年的义拍,还为此捐出了一台平板电脑。他把拍品亲手交给网友,表示要感谢他们“为传播网络正能量付出的努力”。

    北方网副总编辑张晋,另一个身份是“北方网慈善大队”负责人。他告诉记者,除了“北方助学”这些热心网友之外,北方论坛还有一支拥有几百人的“身边好人”志愿者队伍,为需要帮助的人们解危济困。10年来,有些孩子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长大,也热心公益,成了“助学二代”,这说明奉献爱心、传播正能量、争做身边好人的理念,已在网民中落地生根,并且会代代相传。

分享到:
杭州打造中国式“学习圈”
河南淅川确保一渠清水北上
网络公益催生“助学二代”现象
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列车医生”的海上中秋节
内蒙古团组织:把办公室“搬”到基层
藏汉同胞共贺中秋
“蛟龙”号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