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之后,汽车业对比亚迪的评价无非两种可能,或称之为一个伟大的汽车公司,或称之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从现在就能看到比亚迪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吗?是的,因为这个企业虽然依旧羸弱,但志存高远,集中了所有的财力、物力和1.5万名工程师潜心研发的不是立即就能“变现”的产品,而是将目标锁定比肩甚至超越跨国车企,多年之后才能看到经济效益的高端技术。
从装备铁电池的纯电动出租车E6到纯电动大巴K9;从遥控驾驶钥匙到云钥匙,再到未来的蓝牙钥匙;从绿混、绿净到TID动力总成,再到双模电动车“秦”,以及未来两个电极共三个引擎的“唐”,还有百公里加速3.9秒,拥有四个电极的E9等。
“绿色”和“智能”是比亚迪研发的突破点。即将于今年四季度上市的双擎双模电动车“秦”搭载比亚迪自主研发的1.5升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达到破纪录的223kW和440N·m,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5.9秒,且百公里油耗只有两升。
比亚迪的绿净技术,通过四层净化可使空气PM2.5值两分钟内由500降到50以下,4分钟内降到12以下,并使车内空气负离子含量大幅度上升,“分分钟”造出车内氧吧。
比亚迪的绿混技术改铅酸蓄电池为铁电池,并将动力电池和起动电池合二为一,实现了整车无铅化,以及电池与整车同寿命。该技术实现了整车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当电量小于10%时,车辆会自动启动发动机充电。
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解释说:“这家的孩子饿死了,但家里还有一袋大米,这是说不过去的。只要还有油,就绝不能让这个车没有电,这就是比亚迪工程师们的责任。”
对于一个名牌溢价能力不强,现阶段依然靠高性价比支撑销量的民营自主车企来说,比亚迪在研发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很远,超越了很多跨国车企,让竞争对手备感压力,更让一汽、东风等财大气粗的国家汽车队汗颜。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全新技术或者装备这些技术的车辆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都属于拓荒者,销量一定有限,但比亚迪依然乐此不疲。
王传福将这些技术称之为“比亚迪的普世科技”。他说:“我们比亚迪有1.5万多名工程师,我们在夜以继日地探索人类最需要,当今中国最需要的技术。”
当竞争对手集中精力进行外观和内饰创新,以求尽快满足消费者感官需求,从而扩大销量的时候,比亚迪却将研发重点锁定最难突破的前沿技术。从历史经验看,这是所有伟大公司的共同特质——创造超越时代的技术能力,以求弯道超车。
然而,为什么在认为比亚迪拥有一个伟大公司潜质的同时,又有“骗子”的担忧呢?笔者认为,技术研发必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一面推出超越跨国车企的高端技术,一面在量产车型的技术工艺上推进妥切策略,这种差异会加剧消费者的担忧。比如,针对内饰的塑料感质疑,比亚迪的说法是担心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这一解释是矛盾的,消费者连内饰精良都承受不了,又如何消费得起价值更高的先进技术呢?
跨国车企对新技术的推广是有策略的,其中最重要的包装是千方百计证明研发之艰难和不易。然而,比亚迪对此的说辞总是轻描淡写。不久之前,在比亚迪举行的以“科技·驭变非凡”为主题的世界级技术解析会上,王传福再一次发表了长篇演说,他强调,比亚迪的很多工程师都是从各大学招募的毕业生,“他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胆子大一点,摔倒了爬起来接着干。我们比亚迪就给他们这个平台,然后一弄就弄出个第一,我们很多技术无意中就做成这样子。其实我觉得并不难,只要规划好,战略好,把战略的基点和用户的体验放进去,把几个软肋审视一下就可以了。”
王传福想表达的是跨国车企的技术壁垒不可怕,中国汽车人是有能力突破的。但在由跨国车企构建的话语体系里,王的说法非但不能让消费者信服,更增添了质疑。这或许是比亚迪在历经千辛万苦获得技术突破后,在与外界沟通时需要全面修正的地方。
基于对中国汽车引领下一个时代的渴望,笔者更愿意相信比亚迪是一个伟大的汽车公司。至少,这份“普世”情怀是值得肯定,并得到赞扬的。
武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