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兴趣小组做出大成绩

本报记者 陈竹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0月18日   T02 版)

    在挑战杯的展馆现场,评委专家都饶有兴趣地用手指触摸着南通大学“基于物联网的嵌入式WEB远程监控系统”项目的传感器,与此同时,项目成员的手机上也不断收到温度预警短信:“温度已经达到29.8℃!”

    这个项目的产生,源于学校的一次机房事故。2011年10月,机房的服务器由于温度过高而宕机,找数据恢复商花了三天三夜、6万元钱才把数据恢复过来。于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施佺老师考虑买一套温度监控设备,但到市场上一看,一套设备一般都需要10万元。

    于是,施佺老师带着兴趣小组的同学萌生了自己设计一套监控系统的想法。最终,5名本科生设计出的这套远程监控系统顺利实现了多校区联合,能够直接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温度、湿度、光照的远程遥控。在自动模式下,机房只要超过30℃,就能够自动开启备用空调;早晨天亮了,窗帘会自动拉开,晚上则会关闭;如果开启手动模式,则能够直接通过手机操控。

    这套成本只有1000多元的系统不但申请了专利,在南通多个高校的大型网络与服务器机房得到应用,还已经以一万多元的价格,卖给了江苏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用于大棚蔬菜的灌溉控制。

    其实,这个项目并不是一个孤零零的课题,而是这个兴趣小组在长期的研究中做出的一项成果。在南通大学,创新教育的开展形式之一就是“4个2”兴趣小组培养模式,从大一到大四,每个年级各2名学生组成课外科研兴趣小组,小组是“铁打的营盘”,每年毕业2名大四学生,再增加2名大一新生,保持7~8人的成员数量。兴趣小组的同学可以自由使用机房和实验室,还可以和硕士生、博士生一起做实验。

    施佺老师的兴趣小组每年都会吸收十几名同学,在做科研的过程中,逐渐筛选出4~5名学生作为主力。小组成员和指导老师都来自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两个学科,学生们分工合作,从购买材料,到电路板的设计、画图、焊接、组装,内部程序的编写,全部是自主完成的。

    对于小组成员来说,比赛不是研究的终点。在挑战杯现场,他们还在计划着比赛结束后回到学校,自己的项目还能够开发更多的模块,稍加修改,就能继续用于烟雾探测、路灯控制、水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方面。

瞧瞧高校学生科技投入龙虎榜
因为一件漂亮衣服干上了科研
兴趣小组做出大成绩
让抗癌药物便宜些,再便宜些
领队心语
不能漏掉真正有潜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