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为Herceptin的乳腺癌治疗药物在中国市场售价25800元一支,每支440毫克,一个疗程须使用6支;一款名为Campath的白血病治疗药物,售价13500元一盒,每盒含3支分别为30毫克的注射液;转移性乳腺癌用药TYKERB一盒3500元,含70粒250毫克的药片。
由于高昂的药物价格,癌症成为公众眼中“看不起的病”之一。而在本届挑战杯赛场上,一项旨在提高癌症药物试验筛选效率、提高产量的基础研究,引起了评委和媒体记者们的注意。路过生命科学展区D004号展位时,评委们忍不住驻足多停留一会儿。
“热拔插”基因插座项目的课题带头人、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专业大四女生武雅文长相清秀,说起话来细声细气,但她口中冒出的,都是一个一个平常人听不懂的专有名词——单克隆抗体蛋白、细胞培养基、高表达位点等。
在平时常规课程实验中,武雅文遇到一件麻烦事儿。每做一次实验,都会被要求先找到一个细胞的“高表达位点”,在这个位点上,插入任何蛋白进行培养,它都能实现最高的蛋白产量。
而要在显微镜下一个小小细胞中找到这个位点,可不是件容易事儿。通常要用会发光的绿色荧光蛋白先来“指示”,“插对了就是一个很亮的绿点,插的位置不好,这个细胞就废了,再换一个细胞重新做。”
“寻找高表达位点”这件事儿曾一度令武雅文烦得不行。好不容易找到这个位点,在这个位点上培养出细胞株之后,这个细胞就又“废了”,然后再找新细胞、找新位点,周而复始。
用这样的方法,武雅文说,培养治疗癌症的单克隆抗体蛋白,仅筛选细胞就要花上一年时间,而且对人力的损耗特别大。这也正是抗癌药物价格昂贵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本届挑战杯上,武雅文和搭档桂琳带来了一个“新发明”,这项研究截至目前尚未在国内外文献中发现有任何论文或报道——“热拔插”基因插座。将这一插座安插在已经找好的细胞“高表达位点”上,即可以反复在该细胞上插入、拔出做实验,插座就像是一个“地标”,能准确提示你高表达位点在哪里。
利用基因插座技术,原本需要一年时间的细胞筛选过程,现在只须3个月就能实现,且单位时间内产出的蛋白更多。
本报记者 王烨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