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青梅”之粉丝
挤上地铁,北京邮电大学大一女生张彤习惯性地掏出手机轻轻一划,多款资讯客户端就跳入眼帘:青梅、搜狐新闻、网易新闻、知乎日报、今日头条、豆瓣阅读……环顾四周,几乎人人都和张彤一样,低头专心致志地盯着手机,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
张彤觉得自己的大学时代,始于一个名为“青梅”的资讯客户端。今年暑假,张彤收到了北邮的录取通知书,兴奋之余,她好奇地发现录取通知书里还印着一个客户端二维码。下载之后,“北邮青梅”的客户端出现在了她的手机里,其中各式各样的资讯板块,让她眼花缭乱:“邮苑书香”为她精选了不同学科背景的阅读文本;“活动日历”提醒她不要错过哪些学校的精彩活动、讲座;最让她感到有趣的板块要数“学长帮帮忙”,尽管学长们的动机有待考察,但不管怎么说,学妹们对于大学生活的每一个疑问,在这里都会得到耐心解答。人还没报到,通过“北邮青梅”,张彤已经对自己的大学了如指掌了——2013年的夏天,像张彤这样“先进‘青梅’、后进大学”的学生,全国有数万人。因此有人说,“三人行,必有‘青梅’之粉丝也”。
“青梅”在手,不出宿舍也可以变身“校园百事通”。“青梅”手机客户端是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携手北京中青融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去年推出的国内首个校园资讯手机客户端,以本地化服务、即时性发布、个性化定制和安全性运营为特点,旨在形成各大高校自己的资讯社区,目前已覆盖了全国140多所高校,其中在不少高校已经用户过万。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秘书处青梅管理团队的工作人员戴英告诉记者:“有人说,三人行,必有‘青梅’之粉丝。‘青梅’顺应了年轻人快捷的阅读习惯,信息的强大聚合不仅可以让用户时刻被阅读陪伴,也能够帮助学生们适应校园文化,促进大家的共同成长。”
与“青梅”一样,我国几大门户网站的资讯客户端也已同样是年轻人手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说起不同客户端带给自己的阅读体验,许多年轻人如数家珍:“网易新闻客户端将社会热点新闻与网易强大的评论系统结合起来,可读性很强;搜狐新闻客户端给读者提供了不同刊物的订阅选择,满足了各类人群的阅读需求;新浪新闻客户端则细分了许多专题,方便读者查找;腾讯新闻客户端的栏目设置很有特点,还整合了不少视频资源;今日头条客户端会用算法对你的阅读习惯进行跟踪和分析,进而不断推荐你感兴趣的内容……”
不知不觉中,资讯客户端已融入了包括张彤在内的大批年轻人的生活。业内人士指出,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5月,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达到7.83亿户,并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因而,通过资讯客户端获取内容的阅读方式将成为越来越多人士的选择。
资讯客户端激活社交圈
“此时此刻,你在和谁同看一本书?”这句豆瓣的广告语,让不少年轻人爱上了豆瓣阅读客户端,也爱上了移动阅读中衍生出的“归属感”。
毕业两年、漂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何翰就是其中一员。在豆瓣阅读,几乎每篇作品都有一个热闹的读者用户沙龙,这让孤独漂泊的何翰不时觉得自己“有一种找到了组织的归属感”。只需打开手机登录豆瓣阅读客户端,他就可以方便地查找喜欢的书。通过点击书名,就能看到读过这本书的豆瓣成员名单以及他们对这本书的介绍、评论,用户们可以进行读后讨论。“知道有人在和我关注同一本书,不仅会激发我的阅读动力,还会让我有强烈的与他人交流读书体会的欲望。”何翰这样解释自己爱上豆瓣阅读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何翰还藉此交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让社交被内容激活,并非豆瓣的专利。四川师范大学“川师青梅”的运营团队成员、中文系大四女生王邻尧也认为,阅读不该是单向的,而应是可以参与的。在“青梅”客户端中,用户可以对接收到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许多互不相识的同学们,可以在‘青梅’上遇到和自己阅读品味相投的朋友。‘青梅’不仅是一个资讯平台,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社交平台。”
在学生总数约3万人的西南科技大学,安装“西科青梅”客户端的学生数已经超过了1万。以“青梅”为圆心的特殊人际网,让同学们在分享资讯的同时,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有专家指出,尽管目前成为“社交平台”还并非大多数资讯客户端的目的,但目前各大门户网站都在不断优化产品形态,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随着我国资讯客户端之间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其社交属性将有可能增强,让用户之间的“活”的交流把“死”的资讯激活,或许是未来资讯客户端的发展方向。
客户端时代深浅阅读是否矛盾
资讯客户端阅读的风靡,也带来了许多关于“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担忧。不少老一辈的读者对资讯客户端“敬而远之”,认为客户端阅读实际上削弱了人的深度阅读能力,有可能导致思维的浅薄化、短视化,值得引发高度警惕。对此,中国青年报社新媒体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磊认为,浅阅读与深阅读不仅不矛盾,而且恰恰相反,在当下年轻人的阅读场景中,浅阅读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深阅读。
“由老师开书单主导阅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孩子们喜欢自己挑着读、跳着读,带着问题读。以‘青梅’为例,如果‘青梅’客户端在板块中推介一个精彩的文本片段,可能就会引发许多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这时学生们就会回过头来,在线下找机会把原文研读、讨论。从而实现‘浅阅读’引发‘深阅读’。”何磊说。
采访中,许多“手机阅读控”理直气壮地表示,“浅阅读总比不阅读好,浅阅读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初级阶段。”何翰觉得,深阅读是一种费时间、费精力的阅读状态,人很难长期保持,“浅阅读的轻便可以激发阅读兴趣,让读者发现值得深阅读的读物,而深阅读培养出来的思考习惯,能使浅阅读的选择更为精准。”
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此前曾指出,虽然资讯客户端等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但其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之间并不矛盾。即,不同媒介载体各具优势,可以互为补充。“阅读最重要的不是通过什么载体来读,关键在于读什么、怎么读,如何使我们这个充满活力的国家在阅读中提升品质与素养,提升民族竞争力。”
让阅读“由浅及深”,“化整为零”——周和平倡导的“互补阅读”,在许多年轻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运营“青梅”之余,生活中的戴英酷爱读书。她的手机里装满了各式阅读客户端,但同时,她的藏书量也是周围朋友里数一数二的。她既喜欢在客户端上寻找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也喜欢在睡前捧一本纸质书,让书香伴梦。“白天大家都很忙,所以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碎片化的阅读。每当夜深人静,许多朋友都愿意把心灵留给纸质书籍。”
毕竟,“网”与“纸”只是一种媒介,阅读带来的,是头脑求知与内心求安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