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披露的2003~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数据显示,2012年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参保职工人数/离退休人数)为3.09,即3.09名职工养1个退休职工。该数值2003年为2.90,10年间的最高值在2011年,达到3.16,年均增长0.7%。从公布的情况看,尽管人口老龄化在加剧,但随着养老保险逐步扩大覆盖面,总的抚养比并不像一些专家指出的那样一年比一年低,过去10年反而有所增长。(《人民日报》11月27日)
总抚养比不降反升,似乎传说中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并不足虑,广受非议的养老金“空账”也不是大问题。如果总抚养比按照这种趋势不断增高,养老金“空账”就能被慢慢“消化”,“老龄化危机”也能被尽量延缓,但这并不代表养老领域的现实困境就应迎刃而解。
首先,参保了,不一定会规规矩矩地缴费,拖欠和拒缴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根据中国社科院2011年12月发布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十一五”期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遵缴率(缴费人员占参保人员的比例)始终呈逐年下降趋势,历年分别是90%、89.9%、89.5%、87.7%和86.5%,其中2009年和2010年遵缴率下降幅度较大。与此同时,虽然我国“非正常退休”人数占当期新办理退休人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其绝对人数呈上升趋势。有一部分人没按规定缴费,还有一部分人没按规定退休,双重差异叠加,也就加剧了养老基金的财务风险。
更何况,总抚养比的数据之所以那么好看,某种程度上与农民工的广泛加入有关。过去很多农民工没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他们也逐步享受到了养老保险。但是,农民工的参保水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根据农民工收入低、参保比例低的特点,《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规定,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12%,比目前规定的平均缴费比例低了8个百分点;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可在4%~8%之间自选,取消了8%的硬性要求。也就是说,大量农民工的参保,扩充了参保人员的基数,但对增加养老金缴费金额的贡献并没那么明显了,对消弭养老金“空账”的作用也要打折扣。
抚养比的不降略增是好事,但养老金“空账”问题依然不容乐观,老龄化危机带来的养老困境仍然严峻,我们在这方面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