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主色调仍然是白色,但正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奥会,看起来有点像夏季奥运会。
温润的风吹过路边的棕榈叶,场内运动员热得只穿一件短袖或背心,场外的观众裸着上身为球员加油……即使在每年最冷的1月和2月,亚热带气候也让这个地处黑海沿岸的城市白天平均气温达到10℃,夜晚平均气温则有3℃——和杭州差不多,茶树都能在此扎根。
这里是历史上温度最高的冬奥会举办城市,但记录或许很快就会被打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丹尼尔·斯科特教授主导的一项研究发现,冬奥会举办城市的2月份平均气温,已经从50年代之前的0.4℃,上升到了现在的7.8℃,本世纪末这一数字还将增加4.4℃。
“作为职业运动员,代表2300万冬季运动爱好者,我们正亲眼目睹气候变化。” 2013年4月,包括老牌单板滑雪运动员杰里米·琼斯在内的75名冬奥会奖牌获得者专门致信美国总统奥巴马,希望这一大国领袖能够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所行动。而在本届冬奥会开幕后,美国的滑雪运动员安德鲁·纽厄尔也在一封由100多位运动员共同签署的倡议书上如此警告人们:“我们即将失去冬天……像我小时候那样,两岁就在自家后院第一次接触滑雪的机会,将越来越少……如果不能联合起来做出改变,受到威胁的将不止是滑雪。”
史上最贵冬奥会花巨资应对反复无常的天气状况,以保证“不依赖一厘米自然降雪”
直到1月份,距离开幕式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时,索契仍没有雪花飘落。
当英国《每日邮报》的记者在新年之际来到这座位于俄罗斯西南的城市时,发现“没有人记得上次下雪是什么时候了”。在黑海岸边,小商店不仅出售冬奥会纪念品,还同时出售水上皮球以及其他夏天才能用得到的物品。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信誓旦旦地告诉国际奥委会,“索契是个独特的地方,在海边你可以感受春和日暖,在山顶上却是一派北国风光。”但曾经白雪皑皑的山顶有意让人难堪:2013年2月,当奥运会测试赛开始时,高温和降雨把积雪融化为泥泞地,滑板滑雪和自由滑雪两项测试赛不得不临时取消。
对于冬奥会举办者来说,这样的尴尬并不是第一次面临。当2010年冬奥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时,那里不仅没有降雪,反而阴雨连绵。持续的高温使滑雪项目的场馆所在地赛普拉斯山上的积雪开始融化。措手不及的奥委会先用卡车从山下运雪,后来又启用重型直升机。这架每次最多可携带超过9800升水的直升机成功为温哥华解了围,但举办方不得不事后承认,“严重低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可以确定的是,雪化得越来越快。”气候学家大卫·罗宾逊告诉中国青年报社记者。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的全球雪实验室,罗宾逊利用各种数据,观测北半球每年积雪程度的变化。他的最新结论是,2012年,整个北半球的积雪只有2460万平方公里,比43年来的平均值减少了30万平方公里。而去年9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其中提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北半球的雪季缩短了大约3周。
“我们知道,气候正变得越来越温暖,最终,当温度常常处于0℃以上时,人们将看到更少的雪。”罗格斯解释。
为保证正常运行,人造雪几乎成为滑雪场的必备手段。北京的一个滑雪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北京周边,“没有一个滑雪场不依靠人造雪的”。在传统的滑雪胜地阿尔卑斯山,人造雪也越来越普遍。而在北美洲,88%的滑雪场都依靠人工造雪维持运营。
索契早已“未雪绸缪”。上个冬季刚一结束,索契冬奥会组委会就从别处运来了71万立方米的雪,囤积在山间阴凉处,经过一年的高温考验,14块巨大无比的反光毯包裹下的剩余积雪只有“相当于450多公里高的一米方柱”。
除此之外,在举办自由滑雪和单板滑雪的赛场“玫瑰庄园”,450台造雪机早已待命,最多可以将8.7万立方米的水变成人造雪,“完成将竞赛场地覆盖150%用雪量的目标”。甚至,还有一台欧洲最先进的造雪机,可以在15℃的高温下造出雪花来。
这样一来,本届冬奥会已经成为历史上最贵的奥运会——花费超过5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是被用来应对“反复无常的天气”,以保证在比赛期间“不依赖一厘米自然降雪”。
一些雪场开始转型为四季开放的场所,尝试举办音乐会、承办会议、甚至瑜伽
并不是所有的冬季运动场所,都像索契奥组委一样财大气粗。
2013年的北京,同样经历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暖冬。直到2014“立春”之后才到访的初雪以第三名的“成绩”载入1951年以来的最晚初雪纪录。滑雪季开始时,位于京郊的军都滑雪场,尽管造雪机昼夜不停的工作,“但由于温度和湿度条件还达不到,雪量一直没能达到开业标准”。
自从上世纪50年代被发明以来,人工造雪的技术正在逐步改进。即使如此,在经过了历史上排名第四的高温冬季以后,2012年美国总共有一半的滑雪场推迟了开放时间,同时还有48%的滑雪场不得不提早关门。2003年,都灵冬奥会开幕之前,一项来自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的研究,就把滑雪业认定为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冲击的产业。
为冬奥会举办地敲响警钟的斯科特教授预测,随着气候越来越暖,到2039年,美国东北部的103个滑雪场中,有超过一半的雪场将无法维持每季100天的营业时间。其实,早有一些雪场开始变身为四季开放的场所,尝试举办音乐会、承办会议、甚至瑜伽。
美国一家叫做“捍卫我们的冬天”的环保组织,在一份发布于2012年的报告中,统计了每年前往滑雪场的人数,结果发现,在降雪较少的年份滑雪场明显冷清了许多。
“除非看到自己后院的积雪,否则城市的滑雪者是不会想到前往滑雪场的。”报告如此分析。
同时,造雪机的巨大消耗,是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问题。据统计,即使在北京,由于一座大型滑雪场每年使用地下水5万到10万立方米,周边十几家滑雪场一年也要用到相当于4万到5万人口的生活用水量。在阿尔卑斯山轰鸣的造雪机,一个冬天则要消耗掉整个维也纳所需的水。
对于滑雪等冬季运动项目而言,雪的质量同样关键。更温暖潮湿的空气会产生更重更湿的雪,但是滑雪者青睐干燥蓬松的雪。造雪机制造的雪通常处于更加冻结的状态,对于某些比赛项目而言是完美的,但是对滑雪选手就不那么有利了。
“机器做出来的雪粒比较粗,没有自然的细腻,所以雪道也比较硬。”一位滑雪爱好者如此总结。
在冬季运动传统更加浓厚的欧美国家,滑雪场的消失并不仅仅意味着少了一个景点。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州,滑雪历史学家的杰里米·戴维斯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寻找与消失的滑雪场有关的故事。搜集故事的通知刚在自己建的小网站上贴出来,人们的反馈就从四面八方而来。当听到滑雪场关闭的消息时,有人甚至很气愤,因为他的母亲还准备和孙子一起再去滑雪。
“那些消失的滑雪场是最能勾起人们温馨回忆的地方,那回忆里既有温暖的羊毛手套,也有舒适的、飘着热巧克力香味的山林小屋。”一篇刊登于《纽约时报》的文章如此评论。
冬季室内运动或许会越来越普遍,冬季运动会也可以在任何地方召开——甚至卡塔尔
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前景黯淡。作为美国新罕布什尔滑雪公司的市场总监,卡尔·斯通相信,“在糟糕的冬季之后,总会来一个美好的冬天”,往往一场暴风雪就能弥补雪量减少带来的遗憾。一篇刊登于《自然》杂志的报道也提到,在过去10年里,瑞士韦尔比耶地区的平均降雪量超过了过去30年的每10年平均水平。
“更温暖的气候能带来更大的湿度,因此在阿尔卑斯山脉等一些高海拔地区,升温甚至有助于增加降雪量,直到冬季温度高过0℃。”报道如此解释。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好前景。负责完成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关于滑雪产业报告的瑞士气候学家罗尔夫·布尔吉说,由于没有坚硬的冻土层,加大的雪量可能增加雪崩的风险,而在此之前,那些低海拔的小滑雪场已经开始遭殃。在瑞士,银行已经拒绝向海拔1500米以下的滑雪场贷款。
更低的价格和较缓的斜坡的小滑雪场往往适合新手,也能够创造大明星。2010年冬奥会山地滑雪冠军林赛·沃恩在巴克山开始了自己的滑雪生涯——明尼苏达州一座364米高的小山;世界杯障碍滑雪冠军米凯拉·希夫林童年时在新罕布什尔斯托尔斯山滑雪区训练,这里的最高海拔仅177米。
“问题不在于降雪,而是温度越来越高,”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气象学家瑞恩·汉拉罕总结。2013-2014年的冬季造访美国的罕见大雪,似乎也让那些为冬天担心的人站不住脚。但根据气候中心组织的数据,2013年11月,却是“1880年有可靠气象记录以来全世界最热的11月”。
无论如何,万事俱备之后,一场从天而降的大雪终于在开幕式前降临索契。
“二月份总会有雪的,而且它确实来了。”一位当地的居民信心满满地向记者说。
但是,愉快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在“玫瑰庄园”比赛开始之后的温度超过10℃。这不仅让运动员感到不适,也让地上的雪质变得松软,甚至开始融化。
“就像在一层皮毛上滑雪。”美国的北欧两项滑雪选手比利·迪蒙抱怨。这位温哥华冬奥会冠军,此次失去了金牌。
当研究目光从普通的冬季运动转向冬奥会时,斯科特找出了两项标准,来判定一个城市是否有能力举办这场盛会;其一是主要竞赛场地的日平均气温是否低于0℃,其二是,无论是使用自然降雪还是人工降雪,是否能维持高山滑雪项目的积雪在30厘米以上。如果在90%的冬季时间,都可以达到这两项标准,那么城市就具备举办冬奥会的条件。
在综合了世界气象组织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数据之后,这位研究全球变化和旅游业关系的教授发现,即使按照最乐观的气候变暖速度,到了21世纪末,19个曾经的冬奥会举办地,只有一半的城市可以再次成为举办城市。
“作为全世界的文化遗产,这项冬季运动狂欢节越来越危险了,”斯科特说,“在一个逐渐变暖的世界里,传统的冬季运动城市,越来越少能够承担举办冬奥会的职责了”。
其实,像在索契一样,国际奥委会和举办地的奥组委,从来都没有放弃与天气作斗争。上世纪60年代的中期,奥地利的军队就曾帮忙运了上千吨的雪,并用脚踏的方法把它踩实在赛道上。而且花样滑冰和冰壶等项目,也已经移到了更安全的室内。
“将来找到合适并且安全的冬季运动场所估计更困难了。”瑞典哥德堡大学的气候学家汉斯·林德霍尔默说,“冬季室内运动或许会越来越普遍。那么,冬季运动会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召开——甚至热带沙漠气候的卡塔尔!”
本报记者 陈卓 实习生 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