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明记得,汶川地震时,他所在的五楼教室突然下陷变成三层,“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那时,坐在最后一排的王佳明看到对面的教师办公室在剧烈晃动下,墙壁开始脱落,耳畔传来阵阵尖叫声,“就像世界末日。”
晃动停止了,蹲在桌子下的王佳明等不了了,他站直身子,一边大声喊着“快往外跑!”一边开始和老师组织班级同学撤离。毫无意外地,这个四川省北川中学高三3班的班长,跑在了最后。
还没跑出教学楼,房子已经开始垮了。在距王佳明不到5米的地方,一个向外跑的高二学生被一根倒下的柱子砸中,飞溅的鲜血让王佳明停下了脚步,“第一次发现,原来死亡离我们这么近。”
走到操场后,不远处的旧教学楼塌了。眼前的景象吓坏了这群学生,班里的女生开始哭起来,还有人吓晕了过去。“我是班长,我必须冷静。”王佳明站定,开始指挥全班,有人去打水,有人照顾女生,剩下的男生跟着他,走向了已经倒塌的教学楼。
用双手刨开砖块,拉起被困的同学——一遍遍重复这个动作的王佳明,最后双手都麻木了。那个下午,47个男生靠着双手救下了20几个同学的性命。
夜晚到来,又飘起了雨,温度也下降的厉害。没吃上饭的女生又冷又饿。累了一下午的王佳明把这些看在眼里,于是,40几个男生又主动围成了一个圈,让女生站在中间,给她们搭起一个温暖的“包围圈”。
没过一会儿,王佳明又领着男生加入到抗震救灾的队伍,4个人一组负责搬运被挖出来的遗体。即便已经作好心理准备,但当双手触碰到这些同校同学的遗体时,王佳明还是忍不住一阵阵害怕和心酸。“感觉自己的心都快凉了,生命实在太脆弱了。”
因为地震,整个北川中学在当晚全面断电。摸着黑,王佳明自己也记不得搬了多少遗体,不过,每搬一次遗体,他都会告诉自己:“只要能活着就是好的。”
直到第二天天亮,物资才送到他们手上。那时,高三3班64个同学,已经18个小时没吃没喝了。醒来的王佳明借着阳光才发现,自己的双手和衣服上,沾满了血和泥土。
之后,王佳明又组织同学撤离事故现场,他和几个班干部商量:先去擂鼓镇,再奔永安镇,徒步,直到找到救援点。
从擂鼓到永安的路上,天还是飘着小雨,山石时不时从山上滚落下来,班里有的同学受不了了,开始不停有人问王佳明:“班长,我们到底还要走多久啊?”“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甚至不知道要往哪里走。但那个时候我必须逞强。”走在队伍最前面的王佳明狠下了心,向同行的同学撒了谎:“永安镇就有救援点,我们再坚持一下就到了。”
那天下午,全班64名同学分别搭乘两辆车顺利抵达绵阳九州体育馆,“直到那时,我心里的石头才真正落下来。”王佳明说。
后来,王佳明被保送清华大学。进入大学后,了解到清华大学在抗震救灾中献血的义举,王佳明坦言,自己被打动了。“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更多的人。”王佳明加入了清华的献血队伍。近6年,他献了8次血,每次还都是献全血。
王佳明的担当还在继续。大学里他成为志愿者,将乐于奉献的一面展现给更多人,还在遥远的藏区留下了支教的脚步。
(袁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