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5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设计隐身衣的80后“梦想家”

——记第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若鹏

本报记者 黄丹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06日   01 版)

    每天,刘若鹏用来打开办公室大门的,不是一把钥匙,而是手机里的一束光。在他的办公环境里,无线网络通过灯光传播信号。“没有辐射,而且绝对安全,不会被盗号哦!”他一脸得意地笑着说。

    国字脸,微胖,声音洪亮。乍一看,刘若鹏就是个普通的80后小伙子。可当他滔滔不绝地讲起“哈利波特的隐身衣”,能够接收卫星信号的年画,变成一束光的信用卡时……你会发现,他似乎整天都生活在科幻小说里。

    “我不是个想当超人的人,但我希望把所有人都变成超人。”这个刚刚荣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80后“梦想家”说。

    轰动世界的“隐身衣”

    早在中学时代,刘若鹏就对数学、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三时,他已经可以给大学生当家教,补习高等数学。

    面临毕业,得到保送资格的刘若鹏在4所大学中选择了浙江大学,进入竺可桢混合班。在这里,学生没有固定的专业,前两年“什么都要学”,每学期会根据成绩淘汰部分学生。后两年,则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由大家自行选择喜欢的研究方向。

    那时,虽然一直知道自己喜欢数理科学,但刘若鹏并不能确定这种喜欢来自“对未知领域的冲动和好奇”,还是“对这一领域的真正热爱”。“从大二下学期一直到大四,我都在观察和批判自己,直到开始做真正的研究,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了论文,我终于确定,自己是真的热爱这个领域。”

    于是,刘若鹏决定“成为一个技术创新者”。“我喜欢通过自己对事情的深刻认知,去作出决策、设计、产品。而这种认知,基于深刻的科学基础。”刘若鹏说,“我相信科学的力量,但‘用’科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2003年,刘若鹏开始接触“超材料”,当时这个领域还没有明确的命名。直到2008年前后,超材料被美国国防部列为六大颠覆性技术之首,开始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刘若鹏用“做饭”举例,解释了什么是“超材料”:“做材料就像做饭。以往人们通过烹、炒、蒸、煮、烤等方式,打断食材的纤维结构,让食物变得好嚼、好吃。这是用宏观的方法去改变物质的微观结构。而超材料,就是用微观的方式,按照指定结构形成新的人造结构。因为是人为组装的,你对它的结构会控制得非常好。”

    这个“需要深刻的物理理解力”的领域,让刘若鹏觉得“非常有趣”。大学毕业后,他获得了美国杜克大学研究院全额奖学金,远赴美国深造。

    2009年,刘若鹏研制出连自己都觉得“恐怖”的隐身衣,即在指定的电磁波频段内,使电磁波转向,绕过被超材料覆盖的物体,造成“隐身”的效果。这一成果论文发表在权威杂志《科学》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被一位美国记者问及能否设计出一件真正的“隐身衣”产品时,刘若鹏反问道:“你能确定坏人不会拿它去做坏事吗?”他十分关注创新应用的结果到底是造福还是灾难,“就像爱因斯坦关注核的应用一样。”他笑道。

    别让梦想被现实打败

    科学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让刘若鹏感到遗憾的是,目前“用得好的科学”大多来自西方国家。这正是他后来决定带领研制“隐身衣”的团队回国发展的原因。

    不过,刚从美国回来时,刘若鹏常常感到沮丧。“一夜之间,实验室没了,研究工具没了,投资没了……因为租不起房子,我们还曾经在一辆‘小破车’里办公。”许多困难让刘若鹏感到很无力,好像“死过一回”。

    为了寻找没有电磁波干扰的实验环境,刘若鹏钻进了深圳一栋尚未竣工大楼的地下车库。买不起实验设备,他就租用别人准备废弃的设备。深圳的夏天,地下车库温度高达40几度,蚊虫满天飞。

    26岁生日刚过,刘若鹏创办了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以下简称“光启研究院”),包括刘若鹏在内的5个院领导带领两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8岁,他们在三四十平方米的办公室兼实验室里奋斗了很久。“可能很多人觉得,我从美国回来,会得到舒适的环境,优越的待遇。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理所应当。”

    2010年,广东省引进人才,光启研究院才开始得到各种资源。目前,光启研究院已经吸引了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创新人才,拥有的专利总量占全世界该领域专利总数的86%。回望此前种种辛苦,刘若鹏觉得,奋斗的过程非常重要。“虽然有很多水土不服的地方,但我们并没有灰心,而是很努力地往前走。只要你选择的方向是对的,就去坚持,所有困难都是暂时的,千万别让梦想被现实打败。”

    成功从来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刘若鹏最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人类的三大梦想——尖端技术革命,拓展生存空间,改变生活方式。“把可预见的美好未来带到大家面前,让大家生活在科幻片里”。

    拥有这样的院长,光启研究院的企业文化自然也是“梦想家文化”。刘若鹏把光启研究院形容成一个“梦想家俱乐部”:“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哥伦布、是马丁·路德·金、是乔布斯。”

    但是,刘若鹏反复强调,“梦想”和“空想”不同。“随着科技发展,人类进步,每个人都在变成超人。你跑得更快,因为有了各种交通工具。你看得更远,因为有了卫星、视频。你听得更远,因为有了电话。这些可以实现的梦想,才是创新的目标。”

    刘若鹏觉得,许多人对科技创新不够理解和尊重。身处这个尚未亲自经历过工业革命的社会,刘若鹏深深感到“缺乏榜样的力量”之痛。“科技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我们太缺乏榜样的力量,所以我希望能够成为这个‘榜样’。”

    因此,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光启存在的唯一价值就已经确定下来了。“世界上不缺少我们一家企业,但缺少拥有勇气的梦想家。”刘若鹏说,“我们坚持技术研究,同时要把梦想实现,进行应用,形成完整的创新价值。”

    然而,刘若鹏也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否能够成功。“今天说我想去临近空间吃顿饭,明天说你把这1000张卡变成一束光,后天说我要隐身衣……这些事情,没有人敢承诺一定可以做到。但是,我总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有了这样的信念,甚至面对失败,他都“非常兴奋”。有一次实验,发生了爆炸,实验室被弄得乱七八糟,把刘若鹏“高兴坏了”。“在如此严谨的考虑下,你都把东西做成这样,那说明里面蕴藏了太多人脑经过思维设计都无法预见的深刻的原理。只要找到失败的原因,你所得到的认知,这次创新所达到的境界,会是别人非常难超越的。”刘若鹏说,“经过认真、精心的设计之后仍然出现的失败,是非常值得总结的,失败代表着更大的可能性,你会从中学到非常多的东西。”

    在刘若鹏看来,成功从来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本报记者 黄丹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5月06日 01 版

“长白猛虎”:演习,不是演戏
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本禹志愿服务队事迹报告会举行
要好日子,不要虚幻的GDP全球第一
设计隐身衣的80后“梦想家”
让五四精神放射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图片新闻
治霾“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