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可谓一场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他们将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体验反叛、焦虑以及和父母之间的冲突,习得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为自由支付代价。
家庭圆桌会议的重要议题
自我意识的萌发总会让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时时惊叹于自己的智慧,并不再甘于对父母俯首帖耳。9岁至14岁的青春早期儿童会逐年增加对于家庭事务,尤其是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项的决策参与,享受由此获得的力量感和成就感。而随着心理的成熟、经验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爆发,这种趋势会在他们15岁至20岁之间陡然增强。
不过,年轻人在不同事项上决策独立的进度并不统一。
在一项发表于2010年《儿童发展》期刊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学者对200个欧美白人家庭中青少年的决策行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自己做主的努力主要集中在穿着打扮、课余活动、学业和社交上,对谁来分配家务、决定就寝时间甚至自己的医疗保健倒是不那么上心,而直到18岁至20岁这个阶段,他们关于金钱收支和医疗保健的决策依然有赖于父母的参与。
致力于青少年职业和理财教育的著名非营利机构国际青年成就组织在2013年的调研更是显示,25%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25岁之前难以供养自己,这一数字比两年前翻了一倍还多。虽然不排除他们中的一部分存在“啃老”的惰性,但个人基本财务知识匮乏、学习成本增加和就业前景惨淡导致的决策难、积累难和收入难,也是造成年轻人经济独立延后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家庭圆桌会议是青少年形成独立决策能力的重要契机。父母若针对他们疏于关注的生活基本面加强辅导、弥补其决策短板,便可帮助孩子早日独立出巢。
独立并不是一种免费的自由
虽然进入青春期的年轻人常常伺机发表自信心爆棚、叛逆感十足的独立宣言,但不难发现,他们真正渴望的主要是社交独立。这个概念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意味着摆脱成年人的指导和束缚,做自己行为的主人。
不过,“随心所欲”只是社交独立光鲜的一面,与这种自由相伴而来的还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作出的选择明智还是愚蠢,都需要甘苦自食。在这个意义上,独立并不是一种免费的自由。希望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年轻人必须学好两门必修课,其一是判断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其二是为这种后果承担责任。青春期是一个荷尔蒙躁动的时期,与获得社交自由、展示独特个性相对的,是孩子们初入社会的稚嫩和尚未成熟的大脑,对此,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卡尔·皮克哈特在其《安全度过孩子的青春期》一书中向年轻人提出了“三思而后行”的忠告,即在行动之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为什么想这样做”、“这样做会给我带来什么麻烦”以及“冒这个风险究竟是否值得”?
需要注意的是,在走向独立的青春期里,应该被教育的不只是孩子——这个阶段恰好也是父母需要再次学会“独立”的时期。分离焦虑会令大多数父母产生为自家孩子挡枪的冲动,以免他们过早面对人生的坎坷。对此,卡尔·皮克哈特博士提醒护子心切的爸爸妈妈:“只有孩子承认并承担了行为的后果,这种后果才会反过来教会他选择。我们在青春期中接受的教育大多发生在犯过错误之后,而承担后果对后来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引导作用。”
校园生活是青少年的头号压力源
美国心理学会201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即使是以独立自主著称的美国青少年,也感到承受的压力超过了自己的调节能力。数据显示,校园生活是青少年的头号压力源,而如何考入较好的学校和高中毕业后该何去何从则是第二件令孩子们头疼的事。此外,他们还面临种种社交窘境、自我冲突和与家人发生的摩擦,这些都可能使孩子们疲于应对。
对于体脑发育阶段的青少年而言,超负荷压力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发生精神紧张、情绪依赖、睡眠剥夺和饮食改变,另一些则可能由此罹患抑郁症、肥胖症或心脏疾病。因此,青少年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
常规的减压方法包括找到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并把它固定在日程表上,维持学业和娱乐间的平衡,以及向家长、老师或专业咨询师等值得信任的成年人寻求帮助。此外,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也是消化压力的利器。通常,青少年会在初中阶段感到课业负担加重,时间开始“不够用了”,而这时的他们也刚好发展出了对时间长度较为成熟的知觉和一定的规划能力。父母和老师若在此时训练青少年把事情按重要和紧急程度安排好次序并确定截止线,就可以帮助他们避免把“重要不紧急”的待办事项拖延到“重要且紧急”的程度,乃至触发压力的定时炸弹。
总之,青少年的“独立运动”对亲子双方都是一场挑战,在其漫长的学习和适应过程中,父母与孩子都将体验到成长的代价和责任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