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空军工程大学(以下简称空工大)防空反导学院大三学员范江涛趁假日期间,回到了阔别3年的母校河北正定中学,不是探望,而是为了完成大学布置的一项特殊任务:回自己的高中母校为空工大做招生宣传,“有点形象代言人的意思。”范江涛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范江涛首先找到自己曾经的班主任,班主任有些犯难:那时正是高考冲刺阶段,学校会不会让你去高三做宣传呢?在班主任的帮助下,范江涛见到了学校领导,并努力说服他们,得到了去高三宣传的机会。
第二天,范江涛身着军装信心满满地又来到学校,“高三8个班,不能影响人家上课,我就利用自习课和课间休息时串教室。我事先把要宣传的内容仔细进行了准备,时间控制在5~8分钟。”
那天,范江涛把8个高三班都转到了,“讲得口干舌燥”。因为回大学后他打算就此项活动作交流汇报,于是请了一个高中同学帮他照相,忙活一天下来,那位同学对他说:“3年不见,得刮目相看,你的变化挺大啊。”
“他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我读高中时是一个很腼腆的人,我家在农村,没见过什么世面,这些能力素质都是在大学里获得的。”
范江涛这滴“水”折射的是空工大正在探索实施的大学生思想品德培育新模式。
这是项“不能再等”的工程
在空工大采访时,一份材料引起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注意。材料中说,空工大自2010年起,连续4年对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这些调查显示,很多新生不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哪一年成立的;一半以上新生报到由家长陪同;近一半学员表示对“网瘾”“手机瘾”难以克服。2013年新生的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新学员不知道党的十八大召开日期,甚至不能准确说出“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2013级新生军训结束后,有30多名学员表示“吃不了这个苦”,要求退学。
空工大是全军五所综合大学之一,空军每年近70%的地面生长干部来自该校。该校毕业学员一到部队就是副连职干部,就要带兵,“而这样的素质与他们将要担当的责任显然有很大差距。”空工大张磊政委对记者说,“我们的调查结果实际上反映出部分大学生思想品德培育的缺失。”实现中国梦,需要有信仰有担当的青年一代,而如何解决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则成为空工大党委“不能再等”的工程,“这关系到青年学员能否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无论是军校还是地方院校,“把思想品德培育摆在首位”始终是领导们在介绍学校工作时的口头禅,可实际情况却是思想品德培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工作太虚了,怎么做?做什么?做多少?效果咋样?都没个标准,”张磊政委表示,我们正在探索的大学生思想品德培育新模式就是要回答这些问题。
思想品德培育的“设计图”和“施工图”
范江涛对“婚恋观教育”那一课印象深刻,“老师很具体地给我们分析军人在恋爱中的优势和弱项,说军人两地分居多,所以找对象时应该注重对方的责任感,不要一味追求外貌。”与范江涛同一学院的李小龙则牢牢记得一位国学大师上的管理课,“他运用了很多中国古代的事例、知识,还放了相关视频,给我的启发很大”。
而学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专业的大三学员王鹏亮至今还记得“听理学院田安平教授上时事政治课时讲的领土争端内容”,“特别实在、特别有意思”,王鹏亮对记者说。
这些学员提到的“课”都在张政委介绍的那个“新模式”里。
空工大专门设计了“学员思想品德素质模型”,这个模型显示空工大学员在校学习4年,思想品德培育方面要达到的总目标是:实现从少年到成人、从地方青年到革命军人、从团员到党员、从军校学员到合格军官的转变。“我们尝试用工程化的思路和方法来做思想品德培育工作,这个总目标就是设计图。”张政委说。
这个总目标被分解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强军意志、纯洁的思想道德、扎实的人文底蕴、健康的心理品质5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知识、素养、行为3个要素,每个要素都有具体的要求。比如“健康的心理品质”模块,其知识要求是:掌握心理学基础、军人心理学、心理战常识;其素养要求是:有健全的人格、坚定的意志、稳定的情绪、较强的心理防护能力;其行为要求是:做到注重日常养成,保持阳光心态、人际关系和谐。而这些要求都有具体的指标,如“保持阳光心态”就是指“能够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事物,树立知足、感恩、达观的心理和喜悦、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一切都以图表的形式显示,一目了然,挂在校园网上,随时可以查询对照。
但是,要达到这个总目标,仅有这张“设计图”是远远不够的。
空工大组织专家把这个总目标分解为100堂极具针对性的精讲教育课,如思想品德中包含的“三观”教育就有信仰观、自由观、平等观、婚恋观、生死观等16课。其中包含的“立身做人教育”也被分解为做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做一个包容大度的人等16课。“这些课就好比是一张施工图,我们力求让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丰富,覆盖青年成长的方方面面,力求使教育内容具体、具体、更具体。”该校校长马军介绍说。
采访中,所有接受采访的学员都表示,以前不喜欢上政治课、教育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内容枯燥,老师讲得也枯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空工大真是“下了大功夫”。
“一定要把这100堂课打造成精品课,让一人讲课,全校受益。”奔着这个目标,空工大在国内广请名师,无论军内外,只要认定哪门课最适合哪位老师,学校领导是“不惜三顾茅庐的”。凡是由本校老师上的课,则“举全校之力备课”,要求“说理故事化、故事经典化”,一堂45分钟的课要“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记得住、起作用”。
现在,这些课已分类集结出版,凡外请来校讲课的老师已录像,制作成视频,挂在校园网上。最重要的是,这100多堂课也像专业课一样,进入到空工大本科学员的课程表。
让学员在4年里真正学懂立身做人的道理
1995年出生的孙霜斌去年考入空工大,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孙霜斌的寒假作业包括:为父母洗一次脚、剪一次指甲、做一次饭、写一篇亲情日记。“我在回家的车上还想着把给妈妈洗脚当作一个任务完成,可到真洗时,我不敢抬头看妈妈,感觉血往脸上冲。我从来没给妈妈洗过脚,当时那种感觉说不出来,妈妈太不容易了。”孙霜斌给记者讲述这些时,眼圈泛红。
作为一项立德树人工程,空工大学员思想品德培育的设计是全方位的。记者在《学员思想品德培育实施方案》中看到,他们把100堂精讲课、每周话英雄的160个故事、两周学一首新歌共80首歌曲,每周一次的党团日活动等等,分别编排到从大一到大四8个学期160个周的课程表里。这种安排包括7个寒暑假,大一寒假就是孙霜斌做的,暑假则是赴部队当兵锻炼;大二寒假是“回报社会”义工活动,暑假是到家乡的革命纪念馆参观见学;大三寒假是“新年圆梦”对口互助活动,暑假是赴全国各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见学;大四寒假是义务献血。
“这样4年一个轮回,每个学员都能受到完整的培育,而且不会重复。”马军认为,过去的思想品德教育,一般是针对已发生的问题和不良倾向进行的,但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越来越强调教育的预置性、超前性。在他看来,空工大实施这样的立德树人工程,不是满足于保证学员在校期间不发生问题,而是要让他们在大学4年,学懂立身做人的道理,受益一辈子。
在空工大,4年一轮回的设计甚至细致到五四青年节、三月五日学雷锋、清明节、建党日等,并且每个纪念日的活动组织都是由浅入深分为4种,从大一到大四分别实施。
全方位的培育效果也是全方位的。虽然空工大对这项“培育工程”制定了全面、开放的评估系统,但来自学员和家长的感受显然“更有说服力”。
范江涛就觉得自己“上军校收获特别大,不仅是知识的收获,而是全面成长了”。李小龙放假喜欢待在家里,“多陪陪父母”,“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以后到部队,回家陪父母的机会就更少了”。
空工大理学院大二学员陈逸轩的母亲对孩子上大学后第一次放寒假的行动“又惊讶又欣慰”,“他们宿舍8个人,就他一个是西安的,放假了,他把宿舍所有人的床单被罩都拿回家,替他们洗好熨好”。理学院大一学员杨坤的父亲觉得“才经过七八个月的锻炼,这个以前站不了几分钟就要靠着点儿啥东西的娃,现在回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待人接物有板有眼、有模有样”。
因为家在西安,外地同学提前返校,想在西安玩玩,杨坤就去火车站接人,给战友当导游。学校放假让家在西安的学员护校,他就主动参加值班。“以前放假,他就是玩游戏、睡觉,现在完全变了”,杨坤父亲说娃上了空工大,他“一不后悔,二不担心”,对娃的成长进步他“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