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几个月,山东大学中文系大二学生杨括好不容易从一场激烈的角逐中“一刀一枪地杀出来”,而竞争之激烈、题目之难甚至让几位担任评委的教授直呼“看傻了”。
挑战赛的主题是国学知识,却不拘泥于古籍字句的背诵,每场比赛均设计众多关卡:接上下句、抢答、视频竞猜、根据意象吟诵诗词、结合古籍演讲,等等。对杨括来说,尽管自幼受家庭熏陶,对文史知识颇感兴趣,但为了有足够实力参赛,他还是准备了一个月。
除了比赛内容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赛事在全校涉及面之广同样令杨括印象深刻。在决赛现场同他PK的,不乏物理系等理科院系的学生。最终,杨括凭借扎实功底赢得了山东大学“国学达人”的称号。
尽管参赛过程辛苦且备受“折磨”,却并不妨碍这位21岁的年轻人乐在其中:“那段时间天天‘浸在’书里,让我重新发现了国学的美好。”
这一始于2014年春天的“去精英化”的大中学生“国学达人”挑战赛,直指“班班都有国学达人”的目标,并逐级产生校级、市级、省级“国学达人”,创新形式的同时,力图让更多学生充分体验传统文化的美好。
在团山东省委的工作布局中,传统文化一直被视为校园教育的“拳头”。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地引入校园,助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长期以来一直是团山东省委思考并践行的工作重点。
“让传统文化活动在校园里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是我们设计开展‘国学达人’这一全新项目的初衷。针对90后、00后学生喜欢个性化展示的特点,我们重新设计内容,强调活动的低门槛和全员参与,从基层开始充分激发青年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团山东省委学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自团山东省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经过几个月的激烈角逐,“国学达人”挑战赛在校园中的知晓率、参与度和影响力已覆盖80%的学生。
立足于孔孟之乡的资源禀赋,团山东省委按照“小切口,中结合,大动作”的思路,努力营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针对高校学生,团山东省委将传统文化植入校园活动传统品牌,突出传统文化活动导向。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已连续举办13届,每届活动中,传统文化类赛事及项目比例达15%左右。2013年第十三届活动中,传统文化竞赛项目占比达19.5%,直接参赛人数1.5万人。其间,设计开展了11项优秀传统文化巡演活动,覆盖全省25所高校、近7万名学生。
与此同时,强调与突出基层特色相结合,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设计开展特色活动。孔子故里的曲阜师范大学定期举办“孔子文化月”传统文化主题教育;齐国旧都的山东理工大学开设“稷下大讲堂”,邀请莫言、王蒙、周国平等名家,举办了80余场讲座;在济宁医学院、滨州医学院等开展的“医学讲堂”活动中,10万余名医科学生在现代医学、传统中医和医德医风的学习反思中,领略、品味齐鲁文化的精髓;山东工商学院等创新举办“新儒商文化讲坛”,每年两万余学生受益。
针对中学生,团山东省委则注重强化中学生传统文化活动示范,将成人主题教育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山东自2010年起打造“中华成人礼”品牌工作,将“冠笄之礼”和成人誓词固定为青少年成人仪式的特色环节。
此外,着重培育活动品牌,使诵读经典成为中学校园活动的基本形式。许多中学将经典诵读课程化,坚持“小型多样”,从时间、形式、方法上进行创新设计,真正让学生“乐读”、“美读”。
在中学生实践中,感恩教育和孝文化逐渐成为主题教育。在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各中学坚持开展“感恩”主题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让学生了解父母生日、爱好和工作的不易;在举办的技能比赛、手抄报展评、文明礼仪教育中,随处可见孝文化主题。
按照团山东省委的工作设想,2014年起步的“国学达人”挑战赛将走品牌化之路;一部《山东省青少年成人仪式规程》将于2014年底出台,并在全省予以规范和普及;随着首届大中专学生社团节的举办,学生社团作为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细胞和活跃力量将被充分重视和培育。
本报记者 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