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是第14个“世界难民日”。今年世界难民日的主题是:因战争而导致分离的家庭即便只有一个也太多(1 family torn apart by war is too many)。“难民通常被视为负担,被视作抢占资源和工作机会的人。但很多时候人们忘了他们也是人。如果可以,他们当然更愿意留在自己的家乡,过平静的生活。他们逃到别的国家,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6月18日,联合国难民署驻中国及蒙古地区代表竹赛普(Giuseppe de Vincentiis)先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1951年通过的联合国《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中规定了“难民”的定义。竹赛普代表解释说:“难民与移民的关键区别在于,移民有可能是为了脱离不好的经济状态而去别的国家寻求机会的人,他们不是为了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而逃离。而难民是在自己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才被迫逃离到其他国家的人。”
“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持续不稳定,难民数量在逐年增加,全球难民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规模,具体数字将会在6月20日当天由日内瓦总部统一发布。”竹赛普代表说,目前全球难民人口主要来自阿富汗、叙利亚和索马里,占全球难民总数的一半以上。
除了流落到其他国家的难民,全球“国内流离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ople)的人数,目前也创下新高。这部分人群指的是由于战乱等原因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但仍然滞留在本国的人。
竹赛普代表说:“难民是联合国难民署最主要的帮助对象,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帮助包括国内流离失所者、自愿遣返者、无国籍者和寻求庇护者等群体。”联合国难民署的首要任务,是保障难民的权利及生活,目前国际上解决难民问题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也是最理想的一种途径,是难民选择自愿回国,前提必须是国内环境变得良好和稳定了。但很遗憾,这种情况并不多见。第二种方式是就地融合,也就是让难民在庇护国得到妥善安排。第三种方式是重新安置于第三国家。”
联合国难民署的职能,还包括与各国政府、地区组织、国际及非政府组织紧密合作,以妥善安置难民,并寻求解决难民问题的方法。“尤其是一些难民接收国家本身并不富裕,所以需要我们协助他们资助难民”。联合国在2010年的难民状况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家接纳了世界上四分之三的难民。
说到世界难民工作面临的问题和难点,竹赛普代表说:“资源从来都是不足的。联合国难民署的经费来自各国政府捐助以及企业和个人捐款,但随着难民人数的不断增加,救助资源一直都很吃紧。不过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个人及企业捐款的数量近年一直呈显著上升趋势。此外,人道主义组织成员在帮助难民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是一个问题。”
中国是联合国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及其议定书的缔约国之一,也是难民执委会成员。谈及中国在难民保护工作中发挥的作用,竹赛普代表赞赏地说:“上世纪70年代末,大量印支难民流入中国,联合国难民署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中国在难民保护工作中一直做得很好。即便中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立法,但中国政府一直在为到中国寻求庇护的难民提供保护,直到联合国难民署找到永久解决方案。联合国难民署目前正在与中国政府密切合作,希望中国能够通过立法建立起一套难民庇护体系,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
竹赛普先生强调,最重要的就是唤起社会对难民问题的关注以及正确理解。难民应当受到尊重,他们之中很多人拥有知识和技能,其实是可以为他们所避难的国家做出贡献的。竹赛普代表笑着说:“我们看到了太多成功的例子,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爱因斯坦了。”
本报北京6月19日电
相关报道
本报记者 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