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7月0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治污何以成“制污”

徐娟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7月03日   02 版)

    近日,重庆“两江”志愿服务中心在考察安徽污染源时发现,马鞍山中铁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的出口处,泥汤状的“达标”污水滚滚而出。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表示,污水处理后还是污水,污水处理厂成为新污染源的现象,在不少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21世纪经济报道》7月1日)

    污水处理企业一边治理污染,一边制造污染,这对公众信心的打击比实际污染造成的影响要大得多。近些年来,公众听到的多是政府铁腕治理污染的信息,谁曾想到,到头来污水处理厂却成了新的污染源。

    面对自己成为新污染源的尴尬,污水处理厂也有一肚子委屈。治污经费不足就摆在面前,前不久,环保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披露,现在全社会环保方面的投入规模约为每年6000亿至8000亿元,而每年全国收取的排污费才200多亿元,约为投入的1/30。如果一些地方财力有限,就很难保证治污的投入。这样一来,治污企业的治理力度越大就亏损越多,自然没有积极性。

    仅从治污的投入和产出比来解释治污企业非“不能为”而“不愿为”,还不能触及问题本质。这背后,更多暴露出治污企业经营机制的老化和国家排放标准的滞后。污水处理行业由于投资大、回收期长等特点,长期以来都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经营机制较为固化,往往重开工运营、轻技术提升。

    目前,我国执行的污水排放国家标准仍是12年前制定的,已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去年发布的《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有的地方80%的污水经处理后仍是劣5类污水。业内人士称,污水都白处理了。对此,治污企业心知肚明,但受僵化经营体制的影响,仍停留在完成“生产任务”,将大量“达标”污水排出,形成新的污染源。

    去年2月,浙江省刮起“环保风暴”,公布了首批28家环保不良信用企业。但令公众惊讶的是,在这28家企业中,竟有13家为污水处理企业。痛定思痛,浙江下大决心打破利益藩篱,改变治污企业的经营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将治污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探索“公私合营”的污染治理新模式。时间仅过去一年多,污水排放标准比目前国标提高了近3倍,效果可见一斑。

    可以预见,对于治污企业这样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特殊公益性投资,如果没有合理的投资回报,是很难发展起来的。这就需要国家给予积极的政策扶持,在提高排放标准、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赋予民间投资与国有企业同等的政策优惠,明确划分公与私之间的边界,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唯此,才能彻底改变目前“沙漏”式的治污现状。

多少混账政策假借“加分”之名
不授予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称号应成通例
治污何以成“制污”
舆论为何会误读“事业条例”
内退“吃空饷”的土政策该叫停了
“千万别报体”不只是网络狂欢
关起门来喝尿可以,出来忽悠人就不对了
空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