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7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法国人写南京大屠杀:让世界引以为戒

本报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7月08日   09 版)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

    《南京1937》书中所绘,夏淑琴一家九口人,七口被日军杀害。

    “这本书没有任何政治色彩,没有任何民族情绪,就是想从一个人证的角度,记录这段历史,并让世界引以为戒。”

    ——《南京1937》法国作者尼古拉·梅兰德

——————————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时年8岁的夏淑琴——根据德国友人约翰·拉贝1937~1938年在南京所写日记整理出版的《拉贝日记》中,记载过的那个小女孩——瞬间失去了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全家仅存活她和4岁的妹妹。

    77年后,2014年7月7日,一本由法国FEI出版社策划、法国人编写、中国人绘图,以夏淑琴为主人公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图书《南京1937》在我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首发,其译本同时在法国、西班牙等国上市。

    主人公夏淑琴就此书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不恨日本人,我恨的是杀中国人的日本人。”

    法国人用客观态度记录史实,用距离感增加真实感

    从今年7月3日起,中国的中央档案馆在互联网上每天公布一名侵华日军战犯笔供,将陆续公布45名。85岁高龄的夏淑琴的视力和听力已日渐衰退,但从电视上看到这则新闻,再回忆起77年前那个黑色的日子,她仍然悲愤。

    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当时虽然是个孩子,但我亲眼看见每个家人是怎么死的。我家住在南京新路口,到处都死人,天天都死人,前前后后,一家一家都死光了,我家只活了两个。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中国人?!”

    夏淑琴是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当年,她被“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拉贝记录在《拉贝日记》中,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用摄像机记录了她位于南京中华门内新路口5号的家中惨状。

    夏淑琴的一段口述笔录怵目惊心:“1937年12月13日,快近中午,一群日本兵突然闯入我家,一枪把我父亲撂倒。我妈抱着1岁的小妹妹,吓得躲进桌子底下。几个日本兵把我妈从桌下拽出来,拉到屋外强奸后杀害了,恶魔的刺刀连1岁的小妹妹也未放过。当时,我和大姐、二姐、4岁的妹妹随外公、外婆躲在另一房间床上的被窝里,几个鬼子冲进房间,要强奸我姐姐,我外公、外婆拼命阻拦,鬼子就砰砰两枪打死了外公、外婆……”

    法国FEI出版社社长徐革非出生于中国东北,她曾在2003年跟随一个美国团队走访了日军在中国侵略过的所有地方。“从东北到南方,印象深刻,一直想做一点事情。”从媒体得知夏淑琴的故事后,徐革非和法国作家尼古拉·梅兰德到南京寻找老人。

    徐革非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和夏淑琴的交谈中,我和梅兰德一致认为:出版一本讲述南京大屠杀的书,不是反日,是反战。”

    夏淑琴在向徐革非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多次强调:“坏的是杀中国人的日本人,日本人民是好的。”徐革非决定:“与其让一个中国人带着民族情绪来写一个中国故事,不如让一个外国人用客观的态度来记录这段史实,用距离感来增加真实感。”

    梅兰德在《南京1937》中讲述了3个与夏淑琴有关的故事:中国士兵王尚体因为护送迷路的夏淑琴回家而错过了与所在部队会合,这支部队后来被日军全部杀害;金陵女子大学学生、17岁的董孙在南京沦陷后惨遭日军蹂躏,奄奄一息时被夏淑琴发现才获救;8岁的夏淑琴全家7口被杀。

    徐革非说:“我和法国策划者帕特里克·马蒂、尼古拉·梅兰德参观了非常多的博物馆,翻阅了大量中外文本图像资料,书中全部人物都经过历史考证。考虑让外国读者更易接受,部分内容来源于《拉贝日记》。”

    徐革非说:“一段历史如果没有说清楚,是没有办法被原谅的。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件,需要‘宣传’。《辛德勒名单》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宣传’这段历史,也是在宣传和平、教育后代。”

    中国战争受害者在日本的30余个诉讼,得到了日本律师团维护史实、追求公正的支持

    在《南京1937》的最后,时间到了21世纪。夏淑琴诉日本右翼侵害名誉权案,在东京地方裁判所高等法院得到了宣判:“由于被告及出版社损害了夏淑琴女士的名誉,现判处被告以及出版社向夏淑琴支付400万日元的赔偿金,并在中日两国媒体发表声明以澄清事实,同时撤回正在销售的非法书籍。”

    这是一场长达10年的跨国诉讼。1998年,日本亚细亚大学教授东中野修道与松村俊夫所著《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一书,否认夏淑琴等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并指其编造事实。2009年2月5日,日本最高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判定原告夏淑琴胜诉。

    为了证明夏淑琴就是《拉贝日记》中记载的那个小女孩,夏淑琴的代理律师谈臻不得不对老人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举证。《南京1937》中王尚体、董孙等人物,就是寻找证据过程中发现的证人。“最终找到了31份有力的证据。”

    谈臻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东中野修道写了相当多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书,甚至还做过题为‘南京大屠杀事件——20世纪最大的谎言’的演讲。他称夏淑琴是为了政治需要杜撰出来的人物。他想用污蔑大屠杀幸存者的方式,达到否定南京大屠杀的目的。”

    当夏淑琴得知自己的悲惨遭遇竟然被指作假时,十分悲愤。“我当年8岁,现在85岁。南京大屠杀怎么还没有被日本政府承认?他们怎么能不承认?!”于是,她通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找到了谈臻。谈臻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间对日索赔诉讼工作指导小组的成员。

    谈臻介绍:“中国的战争受害者在日本的30余个诉讼,都得到了由尾山宏、小野寺利孝、渡边春已等日本律师组成的‘中国人战争受害者要求索赔律师团’维护史实、追求公正的支持。”团长尾山宏还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年度人物”。

    尾山宏曾说:“勇于忏悔自己国家的罪行,才表明有真正的爱国心;一个有良心的国家应该正视历史、进行道歉、做出赔偿,而非极力否认、设法掩盖。唯此才能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

    谈臻回忆:“在日本的法庭上,夏淑琴的陈述深深地打动了审判法官。当时有人叫嚣:‘夏淑琴你不要用眼泪影响法官!’法官立刻训斥了这个坐在旁听席的日本右翼分子。”

    谈臻说:“日本主流媒体对夏淑琴案均有报道,还有一些民间团体予以关注,甚至有人跪在她面前表示忏悔。南京大屠杀,说到底不是一个死了多少人的数字问题,也不是一个存不存在的问题,而是一个能不能正确认识历史的问题。当日本的青年人对这件事情的关注越来越高,日本才能在历史问题上向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夏淑琴老人的话更加朴实:“我在日本打官司,就有很多日本的律师和朋友帮助我。我去日本的时候,他们很照顾我。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是一样的。”

    “愤怒时,灭了日本的心都有;冷静下来,和平的起点应该是尊重生命。”

    《南京1937》采用中国传统的木刻风格,由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周宗凯绘制。周宗凯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最开始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用老照片风格的水墨画,纪实感更强,但视觉刺激度不够,最终选定了更有力度的木刻风格。

    周宗凯说:“选用对比强烈的黑色、红色为主色调,表现出惨烈、死亡、血腥。而且红色不是简单的大红,是中国红,有历史感。”但克制的叙事和浓烈的画风如何统一?周宗凯坦承经过了一些磨合,最终梅兰德支持了他的选择。

    关于南京大屠杀,周宗凯原本只有一个笼统的概念,只知道“杀了很多人”、“很惨”,但当看到一个具体的人、一个具体的家庭的悲剧时,就有了一种直接的感觉——“和生命本身的感觉链接上了”。他说:“在画的时候,愤怒时,灭了日本的心都有;冷静下来,和平的起点应该是尊重生命。当人类以战争的方式去面对世界的时候,结果是不可控的,罪恶会超出想象。”

    有法国读者看了书稿后告诉周宗凯:“没想到中国经历过这么惨烈的事件。”也有一名日本画家看到这本书后,向周宗凯提出抗议,称“关于二战问题,我们是可以探讨的”。周宗凯说:“无论以任何理由发动战争,生命不可以重来。”

    徐革非一说起“南京大屠杀”,就“特别有民族情绪”,但是在和法国团队策划《南京1937》时,她“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们以后给孩子讲这段历史时,更中肯一些”。

    在《南京1937》的序言中,谈臻写道:“当一个国家要被迫去面对其历史上最黑暗篇章的时候,最能检验出这个国家的真正力量……如今夏淑琴老人的身世,通过这本书,在亚洲、欧洲及更广大的地区传播,相信一定能够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了解这段历史,从而更加懂得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这正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谈臻引用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作者张纯如说过的一句话:“我相信最终真相将大白天下,真相是不可毁灭的,真相是没有国界的,真相是没有政治倾向的。我们大家要同心协力,以确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记,使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夏淑琴在电视上看到后,找到访问她的日本友人松冈环,托她捐了300块钱。问到此事时,老人说:“看到他们在地震中失去亲人,我很难过。我捐的不多。”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已经步履蹒跚的夏淑琴又回了新路口的老家看看,发现遗址已经被保护起来了。老人说:“有那么多人关心我、帮助我,有中国人,有日本人,谢谢你们!”

    链接

    夏淑琴时间表

    1929年5月5日 夏淑琴出生于南京,居住在中华门内新路口5号。

    1937年12月13日上午 夏淑琴的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共7口人被日军残忍杀害,仅存夏淑琴和4岁的妹妹。

    1937年12月底 夏淑琴姐妹被一位邻居老太太带至老人院抚养,后来被舅舅接到“国际安全区”。当时的美国传教士马吉和“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席拉贝,对夏淑琴的遭遇有影像与文字记录。

    1994年8月 夏淑琴参加日本民间组织的和平集会,成为战后第一个到日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1998年 日本亚细亚大学教授东中野修道与松村俊夫所著《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一书,否认夏淑琴等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并指其编造事实。

    2000年11月27日 夏淑琴以两名作者侵害名誉权为由,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06年4月 东中野修道和展转出版社在日本东京法院,以“未损害夏淑琴名誉”为由起诉夏淑琴。

    2006年7月 夏淑琴和律师谈臻赴日本应诉,东中野修道和展转出版社在庭审中突然撤诉,夏淑琴随即在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出反诉。

    2006年8月23日 夏淑琴起诉日本右翼案在南京市玄武区法院胜诉。

    2007年11月2日 夏淑琴反诉案在东京地方法院一审胜诉,判决东中野修道和展转出版社赔偿原告400万日元。

    2008年5月21日 东京高等法院二审维持一审原判。

    2009年2月5日 日本最高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判定原告夏淑琴胜诉。

    2010年3月26日 夏淑琴案的日本律师代表团,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此案在日诉讼的全部资料。

    2011年3月20日 夏淑琴委托日本友人向日本大地震灾区捐款。

本报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7月08日 09 版

法国人写南京大屠杀:让世界引以为戒
吸毒明星:活在肥皂剧里的你无法重生
广州大剧院为何烧钱也要演歌剧
“别哭体”安慰球迷
“笔仙之争”裁定
独播剧成主力
“千万别报体”走红
国博位居“全球人气最旺博物馆”第三
规模最大“丝绸之路”展将办
《南侨机工》:央视首播“抗战小人物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