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要穿时下流行,蔬果得吃当季新鲜,专业必选如今热门……这世界更迭太快,所有人都不得已“随波逐流”。我们追求的可不光是柜台里的新品,那些流行于朋友圈的“当季风景”也成了生活必需,总有人殷勤转发“十二个月最佳旅行地”之类的文章,似乎不见“此时此景”便是枉走一遭。受到季节美景之说的“蛊惑”久了,我终于尝试了一把。可当我站在枫叶正红的香山脚下,裹挟在茫茫人流中时,既不见霜后红叶,也不知去途归路,从此不敢再凑“当季”的热闹。
“不当季的风景”就像是换季打折的商品一样,有人嗤之以鼻,有人却能从中“淘”到宝物。碍于上次的香山遭遇,近几年来我都在领略不当其时的风景,细细想来,倒也没觉得少了什么,反而在清冷之外看见了景致的原貌。
有一年元旦,我突然想去看看冬天的水乡,背上书包坐着大巴车就去了绍兴,抵达时已是傍晚。余晖未尽,我闲来想走几步,随意钻进巷子里,过了几座桥,途经几条河,忽听见“哒哒”的敲打声,一抬眼,瞧见了青石板上的“浣纱女”。斜阳映着绿水,那妇人身着红袄,抖了抖刚出水的衣物,洒了一地的涟漪。想来这番生活闲适之态,我在熙攘的水乡游里是见不着的,便索性趴在桥栏上,细细体味这可遇不可求的“风景”。
其实我一点都不反对“在最好季节看美景”的追求,只是世事浩渺,谁又分得清淡季与旺季。小时候读到周作人的那篇散文《乌篷船》,就特别向往“舱宽可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麻将”的小舟,想在里面喝酒聊天、看戏打牌。可我第一次见着乌篷船时,正值大雪刚过,乌黑的船篷上顶着皑皑白雪,岸边的树上挂着大红灯笼,东湖里的寒水染着墨色,后边的山崖陡峭凌厉……看着这般风貌,我顿时没了儿时的想象,却是侠气陡升,只想在这会稽山下拔剑出鞘、泼墨挥毫。比之夏日水乡的人头攒动,冬日的清冷反而让景色不容忽视。
工作后,节假日有限,有时免不了赶着时间去旅游,为了提高效率,我会做个详细的攻略,力求不漏掉每一个景点。“你现在很像‘妈妈旅行团’,去每个地方都是为了签到,拍一张游客照就算是‘到此一游’了。”朋友被我催促得不耐烦,轻声嘟囔道。我幡然醒悟,这么匆忙的看景、拍照、留念,和当时被困在香山人流里的我有什么区别。
冬天去北方、春季来江南、夏日炎炎登高处……“十二个月最佳旅行地”自然没有错,只是我们都囿于“有限时间里的风光”,觉得若不快速浏览,这美景就要凋零在眼前了,所以在心无旁骛地“赏景”之时,却忽略了旅行的真意。选择“不当季的风景”并不是要刻意错开峰时,只是在旅行手册上的必游之地外,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去尝试。
“大理下雨了,古镇上几乎没有人,我们蹭了饭店老板的火烧猪肉”;“环洱海骑行的时候都在下雨,我身后是跟了乌云吗”;“稻城客栈里的小狗很可爱,我正全副武装地晒太阳”……小伙伴一娇选择在雨季去了西部,零零碎碎给我发来一些信息,满满都是欣喜。雨季人少,景色也有限,可她乐趣不减,留在稻城的客栈里做了义工,听了一肚子故事。“旅行结束,能记住的还是遇见的人,那些风光都是背景,只有人明媚时,风光才会鲜艳。”
那“不当季的风景”到底是什么?恰如一娇所言,在真正的旅人心中,什么时候去看风景,都是当季的,因为你总会发现最新鲜的可爱之处。去年冬天,我和小羽跑到了湘西,看了张家界的山、尝了芷江的鸭、闻了闻凤凰的熏肉……可于她而言,最有意思的段落还是在靖港古镇:找镇上烟酒店的大娘套了会儿近乎,瞧了瞧她们家木栅栏暖炉子。“多稀奇啊,这比旅游景点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