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关就暂缓任用”,如此具有“杀伤力”的廉政法规知识考试在陕西、甘肃等地正全面铺开。不久前,甘肃白银市有138名干部因为考试成绩不满60分而被取消考察任用,其中县处级干部21人。截至6月底,陕西共有345人因成绩不合格被暂缓提拔。
当今社会,价值理念多元碰撞,“金钱崇拜”不断腐蚀干部的信仰,人情关系时刻考量干部的清廉。好的干部,就是要有一个“百毒不侵”之身,就是要练就“金刚不败”之躯,倘若领导们连基本的廉政知识都不懂,尚不知何为清廉,如何指望其恪守清廉?笔者以为,任前考廉作为干部选任的一道门槛,是有意义的。
翻开落马贪官的忏悔录,很多人觉得小恩小惠不是贪,“节日问候”不算贪,权力寻租不为贪,因贪落马仍不认贪者有之,身陷囹圄仍大声喊冤者有之,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出了问题,因而黑白颠倒,廉贪混淆。所以,任前考廉作为干部选任的重要关卡,目的不是把官员“考倒”,而是倒逼干部补充廉政课,促使“公仆”“学好”,在贪与廉中画出清晰的红线,时刻提醒官员越线一步就是雷区,以此降低糊涂贪官的产生比例。
对此有人认为,清官从来都不是考出来的,廉政教育是长期的课题,加强任中“话廉”、任后“述廉”才是关键,这种观点笔者完全赞同。但任前考廉与任中践廉时间上并不冲突,前者只不过是在干部选任中追加了一道砝码,确保新任干部反腐败警钟长鸣;两者完全可以相补,并非取而代之;考试过后廉政教育依然可以按部就班进行。
对于任前考廉可能催生高分低能干部的说法,笔者也不敢苟同,制度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落实,考试本身就是一种导向,实用化的考试自会打消这一疑虑,考试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结合工作实践多一些情景测试题,廉政测试考到实处必定能卡住考试专业户。
当然,廉政考试作为特定时段的考廉之举,难免有局限性,它考得出一时之廉,却保不了一世之清,它也查不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但它从来也不是作为反腐利器问世的,这个政策制定的初衷只是为了督促和引领,任何人为拔高其作用的想法都只能是自寻烦恼。
任前考廉是一道门槛,它是筛除“准贪官”的一张过滤网,对于治理官员带“未病”提拔有积极意义,但作为廉政测试中的一环,它主宰不了干部的任后走向,更不可能成为官员清廉的保证书,所以,它不过是一道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