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给莘莘学子以理想和信念、鞭策与鼓舞,伴随他们度过追求真善美青春岁月的,不仅有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图书馆的刻苦攻读,同学间的切磋琢磨,更有其所在大学特有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
目前我国所拥有2000多所普通高校中,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校训。作为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的集中表述,这些校训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从不同侧面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在不同层面体现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在我国大学校训中,都有所表述和表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构成核心价值的关键词,是我国大学校训主要内容的基本构成元素。
为使当代大学生自觉地把人生价值的实现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复兴、人民的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他们的人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国大学大都把爱国主义作为校训的中心内容,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西藏民族学院的“爱国、兴藏、笃学、敬业”,上海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西安邮电大学的“爱国、求是、奋进”,西安理工大学的“祖国、荣誉、责任”,都是典型例证。
几乎所有的大学校训,都具有对善良、敬业、诚信等优秀品格的熏陶和培育方面的涵义。“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重庆大学),“敦品、励学、爱国、爱人”(台湾大学),“爱国、敬业、求实、创新”(长春工业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南京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北京邮电大学),“敬业、博学、求实、创新”(聊城大学),“立德、敬业、博学、竞先”(中国传媒大学),这些校训,充分表明,我国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人品的砥砺和培养。
在社会层面,大学校训积极倡导公平、正义和法治理念,富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云南大学的“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中国政法大学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西北政法大学的“严谨、求实、文明、公正”,江西师范大学的“静思笃行、持中秉正”。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刻苦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和智慧,同样构成我国大学校训的重要方面。如四川大学主张“精韧不怠、日进有功”,东北师范大学倡导“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中国矿业大学提倡“勤奋、求实、进取、奉献”,西南交通大学鼓励“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武汉大学强调“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山东大学重视“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大连海事大学力倡“学汇百川,德济四海”。
共圆“中国梦”,为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的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作出杰出贡献,这一我国大学最为重要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在诸多大学的校训中获得体现和反映。“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办学方针;“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是西安科技大学亮出的旗帜;淮阴工学院校训则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诸如佳木斯大学的校训“尚德、博学、济世、兴邦”,吉首大学的校训“以业报国、以人名校”,同样表达了建设富强中国的美好意愿。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培养民族品格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土壤和重要源泉。我国大学校训浓缩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大学校训传承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主要途径有三种——其一是直接引用中国古典中的经典名句或杰出人物的名言。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山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四川大学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河南大学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等,都属于这种情形。其二是将古人经典名言加以重新排列组合,比较典型的例子有中央民族大学“美美与共、知行合一”,黑龙江大学的“参天尽物、博学慎思”等。其三是在古代思想中注入现代元素,如华中农业大学的“勤读力耕,立己达人”,华中科技大学的“明德厚学、求是创新”,苏州大学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南京医科大学的“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等等。
我国大学校训通过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传承和弘扬,集中彰显了具有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丰富内涵的价值取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器宇胸襟;“厚德载物”,讲诚实、重信用、守承诺,真诚做人、守信做事,崇德重义的道德情操;团结、友爱、和谐,“仁者爱人”,“和而不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友爱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追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独立人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博学济世,任重道远、励志图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立德立功立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进取心态;“苟日新、日日新”的创新理念,都在中国大学校训中获得发扬光大。
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理性精神、法治观念、契约准则、人权意识,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等反映现代社会文明进步成果的价值和理念,虽然主要产生自西方,但在中国人民以往反抗西方列强的欺辱、走向富强的过程中得到出色运用,并使其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为更好地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肩负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大学教育高度重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广泛学习和吸收现代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继往开来,开拓创新。
我国大学校训鼓励青年学子树立“自由、民主、文明、科学”的价值理念。北京大学校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的“民主、团结、勤奋、严谨、求实、进取”,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追求真理、献身科学、尊重知识、钻研技术、重视效率、崇尚法治等伴随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产生的观念和思维,也在许多高等院校的校训中得到弘扬。如延边大学的“求真、至善、融合”,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明良知、求真知”,泰山医学院“明德、学是、格物、求真”,四川农业大学的“追求真理、造福人类、自强不息”,山东万杰医学院的“允理允能、精益求精”,华东政法大学的“笃行致知、明德崇法”,西南政法大学的“博学笃行 厚德重法”,临沂大学的“有用、有效、先进”,都有现代意识和价值贯穿其中。
我国大学校训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对陶冶广大师生的道德情操,砥砺人格品质、追寻远大理想、激发创新精神,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