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桐庐县坐上大巴,通往环溪村、荻浦村、深澳村的旅途一路顺畅。古朴,优美,这些关键词与“美丽乡村”联系在了一起。
不过,对桐庐县交通局退休干部许马尔来说,每次踏上通往这些古村落的公路,他感触最深的却是渴望、艰辛,“桐庐的发展是从路开始的。”
在许马尔眼里,无论是乡间小道、盘山公路,还是宽阔大路和高速公路,没有这些路,就没有桐庐旅游业发展的现在和欣欣向荣的未来。
许马尔不会忘记,1979年5月11日的上午,深澳村一位母亲抱起孩子,让他看着大客车的后视镜,一遍又一遍。男女老少拥挤在大客车周围,围着汽车转圈,伸手摸着车门、车灯、车轮。
坐在车上的许马尔心里五味杂陈,唯一能做的,只是叫每辆客车的司机赶快打开车门,让拥挤着的妈妈和孩子们满足一下坐车的滋味。
这一天,桐庐县江南公路通车了,不少村民第一次目睹了有客车从自家门前开过。
江南公路是许马尔参与修的第一条路。此前,桐庐县自电厂大坝下游起的富春江南岸共有9个公社,人口占全县三分之一,却没有公路。之后,许马尔的生活便与这座旅游县的公路连在一起。
大溪村,被诸多峡谷、山溪和峰峦包围着,风景优美,但与世隔绝。所有原住民说着地道的江山话,但很少人能走出大山。
1992年5月,许马尔第一次走进大溪村修路。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爬上壁立的悬崖,完成定线、测量工作,筑路民工腰系在保险绳立在峭壁上,一个个挥舞着炮钎。
渴了,就喝上一口清冽的泉水;夜晚来了,就在大山的怀抱中沉睡。所有人就在乡亲们盼修路、盼致富、盼走出山沟的愿望中坚持了下来。许马尔说,这是他一辈子都难以忘却的一条路。
桐庐一点一滴的变化在司机的眼里最明显。来自河南的陈师傅在桐庐开了14年的车,十多年前,他的货车能到的范围有限,很多河流、山谷都修不了桥。而现在,开出租车的他只要一踩油门,就能带着客人快速到达桐庐几乎所有的角落。
此刻,他车轮下的道路,是桐庐县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里程最长的公路交通基础项目——05、16省道。
瑶琳镇东洲村,过去因江流而分割,曾是桐庐唯一不通路的行政村。05省道的建成,两座现代化的桥梁把乡村与城市的距离一下拉近,由此开发的“红灯笼外婆家”为老百姓带来了无限的旅游商机。
许马尔反复提及“对路的渴望”。他眉宇紧皱、凝神定望,似乎沉浸在过去30年的回忆间。他说,年轻一辈无法理解那种渴望,自然不会对通路的激动感同身受。
休闲乡村、全域旅游、县城游,这些战略打造了桐庐旅游的品牌。30余年的公路生活,许马尔走遍了桐庐大山的角角落落,公路人也留下了上百条大路小路。每一条路,都像是公路人千辛万苦孕育出来的孩子。
2012年1月,《浙江日报》刊登了一首歌颂“老公路人”许马尔的诗歌,里面说:“我要选50条公路写50篇文章”。
今天,许马尔又有了新的心愿:选三四十个村子,写三四十篇文章,以公路的记忆串联起桐庐美丽的乡村。
(苏州大学 罗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