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站7月30日完整公布了全省9个市(州)、贵安新区管委会和22家省直部门在行政管理中梳理出的问题,这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剑指目前存在的“管得过多、门槛过高、手续过繁、管理不力、托底不够”五大类行政管理问题(本报6月11日曾作报道)后,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的又一步。
此次公布的各地各部门梳理出的问题共有248条,另有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省农委、省商务厅等21家省直部门自查后认为本部门没有问题,未能列出“问题清单”。
贵州省政府要求,对已列出“问题清单”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将督促其按照改革的总体精神和要求抓紧逐一整改,对自查中没有列出“问题清单”的部门,将督促其认真对照要求,进一步分析梳理,抓紧研究制定本部门改革方案,并及早向社会公布。
直面政府对市场“管得过多”问题
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这248个问题发现,在“管得过多”的问题中,“干预、干涉、参与过多”等字眼高频率地出现。
遵义市政府直言,政府存在干预商品市场规划建设过多,行政程序复杂,未能形成真正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贵阳市政府认为,个别部门介入与政府职责无关的经济活动;六盘水市政府认为,对社会事务管理限制多;铜仁市政府认为,对微观经济活动参与过多,一些社会组织与主管部门还存在不脱钩,有利用行政资源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问题。
两个州将问题进一步细化到问题“点“上。黔西南州政府认为,政府对学校行政干预过多,学校办学自主权得不到体现,对规划用于建设学校的土地,有改变用途的情况;黔南州政府认为,州工信部门承担电煤下达任务分解工作,要求煤矿企业对电厂供煤,存在干预市场供求关系的问题。
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同样被梳理出来,毕节市政府查找问题的第一项就写明:通过低地价甚至零地价供给、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信贷扶持等方式进行招商引资,未能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国有土地、能源、资源等要素价格不够规范。
在9个市、州政府中,仅有安顺市政府没有梳理出自己“管得过多”的问题。贵安新区管委会仅列出一条“环保部门管理事项过多,导致手续办理时限拉长”的问题。
省直部门也直面自身存在的干预市场的问题。省国土资源厅发现自身“管得过多”的问题主要是以行政命令取代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省民政厅认为,在个别社会服务和社会事务领域仍存在大包大揽的现象,习惯于直接提供服务,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社会服务效率不高。
行政审批大多“门槛高、手续杂”
在梳理“门槛过高”和“手续过繁”等问题中,市(州)和贵安新区管委会梳理出27条涉及行政审批的问题,22个省直部门也梳理出14条行政审批的问题。这些行政审批涉及流程复杂、设立前置条件和审批权力下放不到位等问题。
贵阳市政府梳理发现,区域内部分行政区域审批流程设置不科学,“一次性告知”制度执行不严格,办事群众多次往返办理。与此同时,一些部门没有将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并授权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存在办理效率低、审批时限长的现象。安顺市政府认为,政务中心大厅现场办结率低,有的部门未选派业务骨干进驻中心,个别窗口只能起到“收发室”的作用,存在“两头受理”和“体外循环”的现象。
铜仁市政府认为,存在的问题一是准入门槛过高,并联审批及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互为前置,流程复杂,协调难度大;二是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组织的登记存在隐性门槛高的问题;三是对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事项存在变相审批的情况。
近一半的省直部门梳理认为行政审批中存在问题。省地税局认为把备案事项搞成审批事项的问题突出,行政审批手续流程未简化,在外埠纳税人报验登记业务上,存在手续较繁、办税时间较长、纳税人多头跑、重复排队等现象。
省教育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卫生和计生委等部门梳理的问题也显示出行政审批的问题会导致“门槛过高”和“手续过繁”的现象。
监管落后凸显“管理不力”
监管落后导致“管理不力”的问题凸显几乎成为各政府、部门间的共识。
省扶贫办认为,在扶贫项目审批立项、批复实施过程中,监管不到位,基层擅自调整项目现象时有发生;省民政厅认为,对社会组织管理存在“重登记、轻管理、轻执法”的现象,对部分民生资金项目监管力度不够,存在“重审批、轻管理”现象,仍有个别项目批准后长期不开工,开工后长期不完工,完工后长期不能投入使用或使用效果不佳。
同时,省民政厅认为存在执法监督体系不健全的问题,部门之间尚未形成有效合力,执法监管能力弱,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不力。
这一问题也同时被多家厅、局梳理出来,省水利厅认为,重点在于缺乏信息化管理机构,对现有的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强,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性,资源共享困难。
遵义市、安顺市等地的政府则重点梳理出了“政出多门的问题”。
黔南州政府认为,县级食品药品管理体制改革未到位,县级食品监管仍维持分段监管模式,致使州、县两级食品药品管理体制无法对应,食品药品日常监管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监管工作异常艰难。
此外,中介机构越权行使行政职能的问题在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铜仁市等地政府梳理的问题中都有涉及,且缺乏有效监管。
民生保障“托底不够”
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四方面的民生保障问题成为“托底不够”的主要表现。
贵阳市政府认为,部分城中村、棚户区提升、改造、完善不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待增强,部分民生项目需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社会救助体系、医疗救助服务机制不健全,教育、资源、住房、体育等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未得到解决。
遵义市政府认为,还存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警力投入不足,见警率不高,群众缺乏安全感的问题,部分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
毕节市政府同时强调了环保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监管责任有待进一步细化落实的问题。毕节市政府认为,污染防治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督查力度不够;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滞后,对地表水、空气质量监测等还存在盲点。
梳理出问题的22家省直部门中,10家认为自身存在“托底不够”的问题,比例不足50%。省教育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没有梳理“托底不够”的问题。
省民政厅认为,对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培育扶持发展不够,缺乏完善、系统、具体的政策规定,部分社会组织缺乏必要的经费来源,面临生存危机。
贵州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张锦表示,深化改革要求必须坚持解决问题的导向,“部门有阻力,但省政府常务会一锤定音,必须改”。
本报贵阳8月3日电
本报记者 白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