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是投入多、回报慢、受市场影响较大的行业。但在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劣、人们对吃得安心越来越看重的当下,生态养猪业还是前景看好。养猪新手阮剑想做自己的猪肉品牌,老手崔云龙的做法值得借鉴。
2011年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阮剑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家里没有人务农,但他现在从事的却是黑猪养殖,现存栏黑猪100余头。
阮剑几年前看过一篇新闻报道称,中国的有机农业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这让他看到了商机。大一,阮剑就在网上找农业生产经营的资料,大二去山东寿光市考察农业经营,大三的时候他到大连的菜市场了解生鲜物流的配送情况,大四他在父亲买的一个农村小院,种了3亩多的叶菜类和茄果类蔬菜。由于种植的时候不上农药化肥,蔬菜品质不错,但种出来的蔬菜形状、卖相都不好,不容易推广、效益低。而且东北地区种植农业受季节影响大,冬天没有大棚和加温设备很难进行种植,种植期只有开春到立秋这一段时间。
阮剑发现,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施肥很关键,如果从市场上直接买所谓的有机肥,很难保证质量,肥料中可能会有重金属残留、药物成分,等等。阮剑想用动物的粪便,经过发酵等环节,自己加工真正的有机肥料来种植蔬菜,于是他开始探索养殖项目。从去年到现在,阮剑养殖了约100只鸭、100只鸡、100头猪和10多只羊。
现在,阮剑主要养殖的是黑猪,从30多头小猪仔开始,想走生态路线的他一直在研究养殖方式。他看电视中介绍,很多养殖户将动物散养在漫山遍野中,而他一是没那么多土地,同时也觉得不安全,可能会遇到毒蛇,也有可能吃了有毒的食物。但如果是工厂化的养殖,和正常的猪肉没什么区别,最终阮剑选择了折中的方法。“工厂的养殖密度很大,可能每平方米要养4~5头猪,我养猪的密度比较低,让猪想躺就躺、想打滚就打滚。”阮剑说。
正常喂饲料的猪是5个月出栏,阮剑的猪却需要8个月,因为他喂的是自己配置的饲料,以玉米、小麦为主,不添加催肥的药物,因此猪就长得慢,但是肉质好。禽畜产生的粪便都被保存下来用于堆肥种菜。
阮剑家的猪圈是根据自然情况特殊设计的,结合日照,猪想晒太阳就可以晒,想在阴凉地方休息就可以去。人们印象中,猪很脏,但阮剑养的猪都很干净,猪会远离吃食的地方去固定地点排泄粪便。阮剑以前最大的疑问就是猪生病究竟应不应该打针,是不是如果打针了就不叫生态化养殖了,但如果不打针就可能被传染疾病甚至死掉。后来经过学习他知道有些急病需要急治,但预防更重要。预防猪生病最重要的就是营造好的环境,降低密度、调整饲料,以增强猪的抵抗力。
现在阮剑累计投入几十万元,还没有什么收益,困扰他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销售。黑猪长得慢,肉质口感却好很多,但一般市场卖的几乎都是白猪肉,黑猪肉不太被认可。
“要让老百姓吃到这个肉,了解黑猪。由于黑猪的养殖成本较高,价格会高一些。”阮剑说。因为养殖每天都要喂饲料,猪吃多少都是有数的,不能因为行情不好就不喂他们,所以每天都有资金投入。一旦遇到猪生病,或发生疫情等情况,风险还要自己承担。等到猪出栏了,运到屠宰场,物流和屠宰场也会分割利润,到市场卖,销售的人还要赚钱。为了降低黑猪肉的价格,阮剑打算自己去市场卖猪肉,再结交像他这样养殖的人,大家一起来做黑猪的品牌。但具体该如何做,他需要向高人请教。
本报记者 王晨 实习生 乌晓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