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云龙现在拥有1000头存栏白猪,他不仅成立了养猪合作社,还注册了自己的猪肉品牌。崔云龙2010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流行音乐专业,曾经历过一段“北漂”生活,晚上在酒吧驻唱,白天在房地产公司卖房,还在广告公司做兼职策划。谈及养猪创业的初衷,崔云龙回忆说,首先是因为父亲在干活儿时把腰摔坏了,需要人照顾;其次是他从从事农业的朋友那里看到了农业发展前景,觉得值得尝试,于是就回到了老家沈阳养起猪来。崔云龙因此被同学称为沈阳音乐学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朵“奇葩”。
其实,崔云龙家从爷爷那辈就开始从事养殖业,主要养殖珍禽类,例如山鸡、珍珠鸡、美洲大火鸡等,他的父亲也从2007年开始养猪。但通过观察猪的生活习性,崔云龙觉得纯农村原始的养殖方式不可取,一年养几头猪,随市场行情能卖多少钱是多少钱,效益太低。
崔云龙2012年9月参加了沈阳市科技局和沈阳农大发起的“市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青年农民上大学”活动。经过一年的系统学习,崔云龙顺利完成了畜牧兽医和农业经纪人两项培训,获得了专业技术资格证。
崔云龙的养殖方式和经营理念也随之变化。在饲料方面,之前用的一直都是市场上买来的成料,成本很高,现在是他自己配料,成本低不少。按照原始的养猪方式,猪从生下来到屠宰,在不得病的情况下也至少得挨十几针,如果生病就是几十针,肯定影响肉的口感。崔云龙养的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吃药、不打针,从预防抓起,在饲料当中增加增强抵抗力的配方,猪圈做好隔离,使其远离村庄,圈舍保持通风,外来人员不得入内,这样猪的发病率就很低。
在销售方面,崔云龙也进行大胆尝试,他凝聚集体的力量,靠品牌经营。2013年1月,崔云龙同15户村民注册了沈阳市崔春养殖专业合作社,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哼丫丫”牌绿色猪肉。
成立合作社至少需要5户村民。刚开始没有人信任他,崔云龙就挨家挨户说,让他们看到自己家的实际效益,逐渐相信他。“农村人真的很不好说服,人家也不信任我,就觉得我是一小毛孩儿,什么也不懂。我就从自己的场子做起,渐渐扩大,见到效益了,他们才一点点跟着一起干,大的屠宰企业也开始关注我们。”崔云龙说。
崔云龙是合作社的理事长,下面还有4个理事,有专门的会计管理资金账目。合作社成立后确实给成员带来了很大便利,以前都是各家各户单独闷头干,不研究市场行情,母猪到底什么时间产崽,什么时候出栏也都没有规划,个体户的规模也不是很大,饲料也都各不相同,各家分头买饲料,价格会很高。在合作社中大家一起干,饲料在专家指导下统一配方,大家一起进货,就算一斤饲料能省一角,几十吨的货也能省很多钱。销售猪肉最开始都是猪肉贩子来收猪,崔云龙就团结大家直接和屠宰点联系,成猪大批量走,价格也会高点。比如,各家自己卖猪的话价格可能是每斤6元,但是通过合作社卖就能卖到每斤6.2元。崔云龙目前忙着跑各个超市,准备直接和超市对接,而不是只销售给冷鲜肉公司。
养猪、成立合作社都需要不小的投资,最开始崔云龙用2500元一头的价格买来20头猪,而后盖了两趟圈舍,又给合作社建了员工食堂和办公楼,总共投入有50万元左右。去年行情不景气,他赔了将近40万元。当时市场买猪肉才八九元一斤,而成本是每斤6.5元左右,收猪的也压低价格,低的时候5.4元也有。
“猪不像其他动物,它睁开眼睛就要吃东西,不吃就会瘦,瘦了抵抗力就会低,就会得病,甚至死亡,所以就得喂食,每天睁开眼睛就得1万元。”崔云龙说,现在行情好转,他们已经连续盈利几个月了,加上集体合作社的形式,使得成员们抗风险能力增加,就算市场行情再低,也不会像单独做赔得那么惨。
很多村民看到崔云龙的合作社逐渐发展壮大,也想加入进来。
崔云龙说:“我从小特别喜欢养动物,但看到养猪的人都很累,就跟自己说,将来干什么都行千万别干这个,后来真干上了,确实也很累,但也很好玩,回来了没有人听我唱歌,这么大个院子就自己一个人也挺没意思的,我就给猪唱歌,一边干活儿一边唱,然后他们就跟着哼哼。”
本报记者 王晨 实习生 乌晓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