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禁令
有媒体报道,开学在即,河南省一家高中门前的电子标牌上,滚动播放着校方新学期制定的“八项禁令”。其中,“严禁学生谈恋爱,男女学生拉手一次警告留校察看,第二次拉手开除”,“严禁在学校举行生日聚会,违规者将开除”等规定引发争议,学生称这是史上最严厉的“八项禁令”。
这条新闻很快成为微博上的热门话题,支持者认为禁令的出发点是整饬校风,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而反对者则认为,没有合理引导只有硬性规定,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职。也有人表示,自己曾经就读的学校也有类似的规定,但不过说说而已,没什么人理会。
“八项禁令”是否过于严苛,规定会不会有些不近人情,关于这些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所处的角度不一样,自然会有不同的判断。但可以确信的是,如果这些规定不能有效执行,禁令最终只能停留在纸面上,那么这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甚至会大于早恋——即便破坏规则也不会受到惩罚。
如果那样的话,类似规定还不如没有。
学前抢跑
上海的一家媒体在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中做了一项调查,发现47%的家长会让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上辅导班,70%的家长会在孩子上小学前教拼音。尽管教育界人士反复强调要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却还是阻挡不住家长们“抢跑”的热情。
然而实际情况是,学前“抢跑”的孩子并不比“零起点”的孩子更有优势——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过早地开始学习小学课程,孩子们会因为难度太大对学习失去兴趣。教育专家表示,“学习是一场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家长应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要一味拘泥于看不见的分数。”
童年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尽可能多接触大自然,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对学习未知事物的兴趣,这些远比文化课上考个高分重要得多。如果根基没有扎稳,只顾揠苗助长,就算“抢跑”一时会占些便宜,早晚还是会被别人超越的。
电子保姆
媒体报道,暑假期间,电视机、智能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设备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无节制地玩手机、看电脑,加重了青少年眼睛的负担,记忆力减退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有人认为父母该为这种现象负主要责任。有些家长自己就是“低头族”,平时在家总是手机不离身,于是孩子也跟着一起玩,还有些家长整天忙工作,电脑、手机自然成了孩子的“电子保姆”。
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是成年人的镜子,在我们责怪他们的不恰当行为之前,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言谈举止对他们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当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抱着手机、守着电脑宅在家里刷屏的时候,我们就没有理由指责孩子不接触大自然,不热心公益,不接触社会。
最佳室友
又一批新生即将迈入大学校门。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大学新生最期待的,不是高端大气的校园环境,也不是全新的学习生活,而是希望能遇到“中国好室友”,与他们一起共度四年的宿舍生活。
此前,有机构曾经对2009级和2010级大一新生进行过调查,发现“人际关系”是他们特别头疼的问题,一半以上的人都遇到过“与室友相处不融洽”的问题。
和室友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大学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而几个来自五湖四海、生活背景截然不同的人突然间聚到一个宿舍里,朝夕相处四年,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所以,与其期待天上掉下个“最佳室友”,倒不如在自己这里想办法:和别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怎么办,遇到矛盾如何化解,该怎样和各种类型的人相处……
期待最佳室友,自己要先成为最佳室友。
米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