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媒体暗访揭露,将一个地方的质监局局长推上了风口浪尖。据报道,这个质监局涉嫌重复检测,还要以“年票”的方式收取“检测费”。当记者追问乱收费的理由,这名质监局局长说:“因为我毕竟要吃饱肚子去工作呀,肚子不搞饱,怎么去工作,所以我第一必须考虑生存问题。”
无独有偶,不久前,另一个地方的物价局也被爆“职工工资及办公经费多靠自筹,其中以罚没收入为主”。据报道,这个物价局是“远近闻名的穷单位”,今年以来,罚没收入锐减,导致在岗不在编人员连续5个月没发工资,职工生活困难。
这两个地方的质监局和物价局仿佛串通好了,物价局遇到的难题,用质监局局长的话来解释,看似也没有“移花接木”的误会。两个部门都是地方政府的执法单位,都可以对企业进行监管和罚款。只不过,他们收费、罚款目的,不是单纯为了执法,而是为了创收挣钱。并且,有个无法回避的理由:养活职工。
基层执法单位人员编制少、经费少,存在实际困难,并产生了很多不规范现象。有人“在编不在岗”叫“吃空饷”,还有更多的人“在岗不在编”,即所谓借用、聘用人员,俗称“临时工”。一旦出了问题,引发了公共事件,舆论追问,众目睽睽,这时,有人出面解释称,当事执法人员为“临时工”,就成为饱受舆论诟病的“临时工现象”。
平时不显山露水,出了事,就由临时工“大包大揽”,公众当然可以质疑这一说法背后存在推诿和逃避责任的主观用意,但对基层单位比较普遍的临时工问题却一直没有更多重视。在重视人情的“小城故事”里,清理“吃空饷”很难,养活“临时工”更难。依靠罚款维持地方执法部门的运转,在很多官员眼里,有些见怪不怪,不以为然。并且,“正式职工”即基层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也不高,很多补贴、福利,乃至办公费、汽油费等支出,往往也会来自收费、罚款。
因此,破解“吃不饱肚子”迷局,要解决地方部门在人员聘用、经费使用、执法方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作家二月河说:“高薪不能养廉,低薪肯定不养廉。”改善社会普遍待遇的同时,提高基层公务员收入也应在整体改革推进中加以考虑。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