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9月21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莫干山需要怎样的青年争鸣

本报记者 杨杰 刘世昕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9月21日   01 版)

    以改革闻名的莫干山会议已经辩论了3天,与会青年仍意犹未尽。在9月20日上午举行的闭幕大会上,几位青年学者争相上台发言。

    年轻人渴望参与改革,而社会不仅需要他们创新的思维,更需要理性的声音。

    莫干山会议研究者柳红直言不讳,这次来的人很多,但没能充分建言;30年前意气风发,但这30年来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思;与会青年人不够年轻,85后、90后的发言机会更少。

    在莫干山会议一场关于城镇化的夜话讨论上,香港大学《国之基金》经济学讲席教授许成钢受十几名青年学者邀请,与他们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话题。许成钢在发言前说,大家可以随便插话,好的学术环境是可以讨论和反驳的。

    年轻学者没有放弃这个与许成钢“论战”的机会。但因为学科背景的差异,这场夜话大部分时间不能在同一“频道”讨论,例如许成钢提到,以人均GDP水平来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是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衡量标准时,却受到在场年轻人的质疑。

    许成钢说,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讨论,有两点需要搞清,首先是所有制问题,其次才是技术问题。在讲解了一些经济学常识后,许成钢提前离场了。

    尽管这场讨论的现场气氛热烈,但达成的共识却不多。

    会后,许成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有这么多年轻人关心这一议题是非常好的,但争论一定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偏离了社会科学一些既有的理论准则。但遗憾的是,有的年轻人提出的问题偏离事实,有的不符合基本的经济学逻辑。

    去年的莫干山会议上,时任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也遇到了同样的尴尬。贾康在发表演讲时,一位年轻人就财税改革问题提出质疑,但连基本的概念都未搞清楚,贾康最后无奈地说:“你回去看看我的文章,我们再来讨论。”

    年轻人参与改革的热情高涨,30年后的新莫干山会议并不缺乏“火药味”。在会场上,最常见的情景之一是台下某处突然出现质疑台上嘉宾的声音;有人在台上讲得没意思,台下嘘声一片……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杨沐建议,莫干山论坛并非学术论坛,对话时,专家的学术性语言不要太多。“道理应该用最浅显的语言讲出来,用几句简单的话把观点讲清楚”。

    杨沐回忆,1984年的莫干山会议,当时国家百废待兴,走在改革前列的人们参与了莫干山会议,将理性的观点和创新的方法“上书”最高领导层,但如今,年轻人的机会更多了。在日益开放的市场中,年轻人不再局限于“上书进言”,有众多企业、机构可以供年轻人发挥能量。

    “我们那时上山的这些人知识背景是不怎么样的,大家没有完整的经济学体系。但接地气,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希望突破那套旧的体制。”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说,现在的年轻人情况则不同,都是正规大学毕业,“现在中青年研究者眼界应该比我们那时候更开阔。但同时也要有一个接地气的精神,联系到老百姓在想什么,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把我们的研究和这些需要结合起来。”

    王小鲁说,当年参加莫干山会议的都是经历过上山下乡的人,文革时期到工厂、到农村、到边疆,在基层工作过很长时间。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经历使大家看到了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大家共同关心的是,如何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如何来推动改革,改变这种现状。

    1984年,主办方要求论文不许带上山,只带“身子”来。讨论的题目必须是当时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面临的尖锐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议的讨论有的放矢。

    那时,改革已具备了水到渠成的条件,人们不仅对于改革有普遍的共识,而且经过5年改革,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本科生、研究生开始成长,积累了相当多的人才,他们有超前的想法。

    国民小微金融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贝多广说,如今的法治社会跟以前不一样了,要改革,很大程度上要对现有的法律体系进行调整。“无论是《公司法》《证券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还是真正到改革深水区需要修宪,这些问题摆在今天,整个解决程序跟当年完全不一样了。所以30多年后的今天,年轻人参与改革的难度比我们当年更大了”。

    面对阻力,年轻人该如何接地气参与改革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改革需要年轻人参与。改革的动力要靠社会氛围,靠年轻人。他送给年轻人8个字:时代责任,理性务实。迟福林建议年轻人要敢批评,善建言。中青年经济学者要负起改革的责任,转型时期,改革需要青年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性地参与。

    当年的“上山者”,如今的美国查顿资本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董事黄江南给出了青年创造性参与的具体形式。

    黄江南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从物质生产向非物质生产转化的过程。在工业化转型过程中,经济学界已经给了我们物质生产的经济理论。但是现在的转型是发展非物质生产、观念生产,现在的经济学没有给出如何转型的理论。当我们用现有的经济学知识去研究网络经济、证券市场时,都不适应。

    黄江南最近研究的重点是观念经济学,为非物质生产提供一个理论框架,他希望年轻人能够参与其中。“这件事情应该要有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我们要有新的理论、新的认识和新的策略。”黄江南对台下听众说,“我们赶上了新的机遇,但是我们老了,你们年轻,我们觉得你们更有希望。”黄江南向大家发出邀请:“我们要挂牌讨论中国的经济转型与改革,期待年轻人来辩论。”

    晚上,二十几位年轻人如期而至,黄江南进来后的第一句话是:“今天来的人都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人”。整晚,年轻人多是黄江南理论的聆听者。

    30年过去了,当年通过论文选拔人才的方式已变成推荐制。论坛组织者、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总监刘建兴说,现在大大小小的论坛不少,但多是推崇明星学者,像莫干山会议这样务实地为中青年提供交流平台的会议不多。

    当初以改革者姿态横空出世的莫干山会议,呼唤和期待更多年轻人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助力。

校级社团招新遇“冷” 95后更注重个性需求
上海:将国防教育融入城市血脉
福建泉州:打破区域和行业界限让团组织真正活起来
莫干山需要怎样的青年争鸣
芜湖团组织:让“朋友圈”发出有思想的好声音
“中国式”是一种发展焦虑
珍惜与中青报的缘分
从“伐木人”到“护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