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只是造城,而是在于人的城镇化。如果单纯造了楼,造了马路,没有产业集聚,不可能发展起新型城镇化,所以必须要以产业的转型、升级、集聚为基础,否则造的就是鬼城。”近日,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14地市高职教育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向与会者阐述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到底应该扮演何种角色时说,“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当天,来自9个省份的19家地方职业院校负责人参加了讨论,主要话题是围绕职业院校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祝木伟认为,职业教育一定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据介绍,该校有60%~70%的生源来自农村,有80%来自苏北,10%来自苏南,10%来自省外。在苏北生源中有60%来自徐州,去年总的生源中有75%来自农村。就业上,70%生源在苏北就业,20%多在苏南就业,10%在省外就业。
他说,职业院校很多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如果这些学生有一技之长,往往可以使这个家庭摆脱贫困。同时职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就是最大的民生改善。
祝木伟认为,职业教育解决的不是一个学生的就业问题,而是一个农村家庭的问题。
谈松华说,农民变为新市民不仅是身份的市民化,包括他的素养、生活方式、职业等方面的市民化,这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来说,也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加强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特别是职业院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这部分学生如能稳定就业,不仅有利于解决技能人才紧缺矛盾,而且能够带动农村建设发展,使“人口红利”变成“人才红利”。
本报记者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