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1月0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反腐能不能寄希望于“车震门”?

王传涛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1月06日   02 版)

    11月4日,衡阳市纪委官网正式通报“车震”一事调查处理结果,对当事人市政府研究室主任黄健骅(男)、市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副主任李佳(女)免去现任职务,并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通报表示,鉴于黄健骅、李佳作为当事人,在事发后不积极主动配合组织调查,致使网络炒作持续,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严重损害了衡阳党员干部形象。通报还说,对于网络炒作的罗卫华、张志波与李佳“车震”之事,经公安部门查证,纯属恶意炒作,将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新京报》11月5日)

    在疯狂抓眼球的时代里,“车震”无疑是最有效果的两个字。以至于,在这几天同时出现了三起关于官员“车震”的新闻。除了衡阳这起“车震”事件,还有一起珠海的“车震门”,还有一起湖南永州双牌县一对官员夫妇的“车震门”。这三起事件,无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跟帖无数,成为这几天微博与网帖调侃揶揄的内容。

    反腐也好,抓作风建设也罢,都应该讲究有凭有据,以事实为前提。用“车震”来吸引眼球发泄矛盾情绪,往往会让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与反腐败斗争陷入“八卦”与“花边”层面。而在加强网络管理当下,让子虚乌有的“车震”频频登上媒体版面,不仅能够弱化网络反腐的公信力,还让人误认为网络反腐多求“花边”而不求实际,只能“拍拍苍蝇”,而不能“打打老虎”。

    “官员车震”新闻被热炒,背后既有合理的反腐语境,但也有浮躁的、只追求“八卦”和“花边”新闻的反腐情绪。在没有腐败证据、犯罪证据的前提下,以“车震”为噱头来完成新闻炒作,以引起相关纪检部门的高度重视,是一种剑走偏锋。湖南永州双牌县“车震门”,经进一步调查发现人家是两口子,是“触景生情”。于是,许多媒体只能收回先前评论,转向“只要是官员,就不能车震,毕竟影响不好”的层面来批判。网络举报“车震”,固然激起了很大民众情绪,但是这种“围观”与反腐没有直接联系。

    “车震”、“通奸”和婚外情这种事,如果官员不侵犯公共利益,不涉及职务犯罪,是关涉道德、觉悟的作风问题,上升不到犯罪问题。近段时间以来,虽然纪检部门在通报官员违纪时,开始使用“通奸”一词,但是单纯就“车震”这个事而言,与腐败案件有本质区别。更要明白,衡阳相关部门对“车震门”中两位主角黄健骅、李佳的处理,也仅仅是以“作为当事人,在事发后不积极主动配合组织调查,致使网络炒作持续,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为理由。

    需要反思的是,之所以“车震”频频,原因或许仍然在于当下“自下而上”的反腐路径不太畅通。在此背景下,或许广大公众只能寄希望于把一些事件庸俗化、八卦化才能解决问题。

“民告官”胜诉率何以不升反降
反腐能不能寄希望于“车震门”?
陪审转型有望纠正“陪而不审”
农民“后继无人”是一种矫情
应警惕年轻人不愿回乡种田
“未同意不得发送”能让垃圾短信折翅吗
城市真亲民,何必刻意算计路边停车
摸黑